聂光炎
2011-12-03 15:07:00   来源:   点击:

    聂光炎 (Nie, Guang-Yan,1933- )

     生於上海。舞台设计师。第三届(1999)国家文艺奖戏剧类得奖者。三岁时,随母亲从上海坐船回北平延庆县娘家探亲,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烽烟遍地,全家系留北京。1940年进入延庆县立小学,完成一生最完整的正规教育,自言小学教育让他日後受益匪浅。

     抗战胜利後,国共陷入内战,烽火燎原。1947年,考上北平市立二中,却因遭逢丧父、家贫而颠沛流离。隔年,16岁的他与家人失散,在北京附近流浪。为了挣口饭吃,将年龄加4岁,跟着部队南北迁徙,作二等传令兵、文书。1949年随军撤退江南,因病入野战医院,得机会参加演戏,後被正式纳入军中剧团,又跟随部队辗转到高雄。

     1953年,以同等学力考入政工干校第三期影剧组,修业一年半。受教於李曼瑰、邓绥宁等教授。1956年与孙盛兰女士结婚。1959年,重新开始由ABCD补习英文。1963年,获选「美国东西文化中心」技术交换计划,赴夏威夷州立大学戏剧系进修,得到李查?梅逊(Richard Mason)的倾囊相授,成为他此後舞台设计的重要转捩点。

     进修期间,他还结识了戏剧家杨世彭博士,并连续两年为该校戏剧系《高加索粉笔圈》、《海泹传》作设计舞台,也为夏威夷交响乐团《蝙蝠》歌剧作舞台设计。1965年回国,开始任教文化大学戏剧系讲授舞台设计,前後计7年。次年,获颁教育部最佳舞台设计金鼎奖,并为多部作品担任舞台设计。

     1968年起,为和世界各地剧场工作者保持联系,加入美国剧场技术学会(USITT)。除继续设计外,开始执教於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前後约四年,讲授舞台设计。1969年,获中国文艺协会戏剧舞台艺术奖章。两年後,进入华视公司筹备处工作,同时持续舞台设计。1974年,任第二十届亚洲影展颁奖典礼之舞台设计、万博会艺术团演出之舞台设计。1975年离开华视公司,从事专业舞台设计及灯光设计工作。1980年,加入英国剧场技师学会(ABTT)。隔年,担任金马奖、金钟奖之颁奖晚会舞台设计。

     从事舞台设计以来,他不断地学习,创作不辍,58岁那年更开始学习电脑。其设计风格多样,作品超过150部。内容涵盖各剧种:举凡现代戏剧、崑曲、歌剧、京剧、说唱、歌仔戏、舞蹈、芭蕾舞剧,无一不做,他不断寻求一个适合中国剧场的舞台语汇,尤其是设计传统戏剧时,更将繁复的中国建筑化约成极简约的符号与风格,即是所谓「写意式」的中国造景方式。同时,他也善於解决各种棘手的舞台设计问题,在掌握剧作特点後,运用智慧与巧思,使剧场发挥最大的机能。

     着名作品有:舞台剧《游园惊梦》(新象艺术活动中心,1982)、《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表演工作坊,1985)、《暗恋桃花源》(表演工作坊,1986、1999)、《萤火》(兰陵剧坊,1989)、《王子复仇记》(当代传奇剧场,1990)、《暗恋桃花源》(表演工作坊,1991)、《楼兰女》(当代传奇剧场,1993)、《京戏启示录》(屏风表演班,1996)、《又一夜他们说相声》(表演工作坊,1997)、《谁家老婆上错床》(九九剧团,1999)等。京剧《窦娥冤》(雅音小集,1984)、《钗头凤》(国光剧团,1997)、《郑成功与台湾》(国光剧团,1998)等。崑剧《牡丹亭》(新象活动中心,1984)、歌仔剧《陈三五娘》(1993)、《吕布与貂蝉》(杨丽花歌仔戏团,1997)等。舞剧《七夕雨》(许惠美舞团,1984、1995)、《鱼玄机》(游好彦舞团,1985)、歌剧《波西米亚人》(台北市立交响乐团,1984)等

     从其个人的设计资历,可窥见台湾表演艺术的发展历史。他严谨、沈稳的工作态度与专业水平,使他成为国内剧场设计的典范。且他不遗余力的提携後进,经常将其实务经验与有志於剧场设计的年轻人分享,对台湾剧场界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1. 古碧玲《剧场园丁聂光炎》,台北:时报出版公司,2000年12月20日。
    2.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http://www.ncaf.org.tw/Prize/Index_Prize.asp?ID=Prize
    3. 艺术家咖啡座
    4. http://www.ylib.com/art/master/master01.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美都歌剧团
下一篇:老戏贤打鼓,老尪疼稚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