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
2011-12-03 09:11:02   来源:   点击:

    台北老街的大稻埕是启发台湾人近代意识的发源地。大稻埕商业繁昌,靠的是有深浚码头转运外销茶叶,以及外地输入南北货珍品,在这里形成集散中心。

    1860年北京条约迫淡水开港之後,大稻埕因地利之便,迅速取代艋舺逐渐繁荣,从此外商群至,本地巨贾蔚起。日本统治台湾以後,大稻埕仍是台北最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建筑的连栋店铺精雕细琢,富豪商号的独栋建筑也气派非凡,整座大稻埕商圈好像巴洛克建筑的移植,可谓典雅精致的欧风城镇。不过台湾人喜欢在自己的店面挂上招牌,整条迪化街经常飘扬各式的宣传旗帜和商标。1930年郭雪湖的「南街殷赈」,正是当年大稻埕最佳写照。

    大稻埕也是日本时代最时髦的台湾人市街,西餐厅和咖啡馆是近代都会消费文化的表徵,更是艺文圈时兴高谈阔论的沙龙。台湾第一家咖啡馆「维特」和播放古典音乐的「波丽露」西餐厅,都座落於大稻埕。

    至於大稻埕後街倒还隐藏着旧式民房、古老巷弄,穿插着传统与现代;闽式屋脊与洋风楼房的对比趣味,是当年画家们最喜入画的题材。

    台湾有不少画家出生於大稻埕,或在大稻埕活动,黄土水、倪蒋怀、郭雪湖、杨三郎、陈清汾、吕铁州、陈德旺、洪瑞麟等人,早年都曾与大稻埕有关系。後来,「台阳美术协会」的画家们都经常相约在大稻埕一家台菜馆~「山水亭」聚餐。大稻埕风光对台湾画家而言曾经是鲜活的题材,六馆街、拱形门廊、老街一角,不时出现在倪蒋怀、杨三郎等人的画作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墩美展
下一篇:《新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