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举:第一个打败李世民的起义军领袖

2020-11-04 00:00:00 作者: 薛举:第一个

blob.png

网络配图

  于是,薛举和李世民在陕西长武开始了正面的交锋,历史上称这次战役,叫浅水原之战

  这一次战役,总共分成两个部分。

  上半部,公元618年6月,薛举进驻安定郡,向陕西长武进军的过程中,因为缺粮,两支偏师向东北和西南方向,抢劫官府,要粮草去了,7月4号,李世民来到长武。

  在兵力上,李世民的部队占有优势,但是,从长安一路跑到长武,士兵的体力也跟不上,所以没急着和薛举硬碰硬,你不是缺粮么,我有粮草,耗死你。

  薛举呢,也不傻,对付这种主力部队,需要突然袭击。

  这时候,李世民很配合,不知道是吃错了东西,还是受了风寒,居然生病了,看不到主将,导致的结果,就是军心不稳,防守松懈,7月9号,也就是李家军来到长武不到五天,薛举发起了突袭。

  史书记载,这次战役的结果:大败。

  李世民输的很惨,带去的八大总管,被俘虏了仨,其他士兵更是溃不成军,非常狼狈的逃回了长安。

  失败不可怕,只要总结经验,下次再赢回来就是了,李世民也通过这次失败,学到了珍贵的实战经验,这是兵书上,所不能体会到的,总结到孙子兵法中,只有一句话: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话是这么说,但是薛举是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的,薛老大也不客气,点齐人马,准备向长安发动总攻,消息传到关中,老百姓慌了,因为薛举的名声,实在不大好。

  薛举的部队,很多是土匪、马贼,甚至还有突厥人,攻陷的城池,不好管理,城镇是这帮人拿命换来的,不能因为拿点金银珠宝、解决点个人问题什么的,就把人家给杀了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所以一直以来,薛举的作战方式,都是以战养战,粮食没了,抢么。

  老百姓很害怕,李渊父子呢,也很慌张,不管怎么样,薛举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真要打到长安,先不说能不能守得住,肯定是场硬战。

  但是没过几天,形势就变了,薛举生病了,而且很严重,严重到直接去阎王爷那报道了。

  没了老领导,身为太子的薛仁杲,自然成为新一任的老大,但是面对资历很深的部下,那些因为薛举的名声,才来投靠的江湖人物,薛仁杲也很头疼,资历不够,整合是个大问题。

  对于李渊父子来说,有一件事时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薛举忽然退兵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稳住阵脚的李渊,也行动起来。

  第一步,当然是消弱薛仁杲的力量,他派人去甘肃,联络李轨,作为老对手,李渊几乎不用动员,李轨就同意了,当然,事后瓜分薛举地盘这种事情,李轨自然要占大头,无利不起早么;

  第二步,就是坚壁清野,把周边能控制的乡镇,都保持高度警戒,居民入城,粮食全部囤积县衙;

  第三步,和薛仁杲决战。

  吸取了上次教训的李世民,这次是坚决的执行防守反击战略,你不是骑兵厉害么,我用步兵、用车阵、用城墙,组成一道严密的防守体系,就是不让你攻进来,也不跟你打,就拖着进攻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薛仁杲的缺点就开始暴露出来。小薛的作战方式,和他父亲是一脉相承,也没个粮食储备,现在食堂关门了,没东西吃,士兵们开始闹情绪了。打仗也是份工作,现在工资待遇问题都解决不了,导致的结果就是,离职、跳槽。当然,薛仁杲依旧是一个猛人,要不然也不会有万人敌的美名,士气低落是一定的,但是战斗力依然存在,李世民需要给他最后一击。

blob.png

网络配图

  就在相持了2个多月后,李世民行动了,他命令行军总管梁实出城,在浅水原扎营,还是这个地方,上一次被薛举打的溃不成军,这一次要连本带利的讨回来。

  薛仁杲很清楚自己的问题,现在军队士气低落,急需一场胜利的刺激,当探子回报,李世民的部队已经进驻浅水原的时候,薛仁杲立刻派遣了手下大将宗罗睺,前去挑战。

  两支主力部队,在等了60多天后终于可以好好的打一仗了,各自都很兴奋,然而宗罗睺的这种高兴,很快就变成了郁闷。

  因为一支由李世民亲自统帅的大军,从背后,夹击了宗罗睺。

  也就是在这一仗里,李世民的玄甲军开始登场,他们担负的是最重要的攻坚任务,横冲直撞,宗罗睺的阵型被打乱。

  赢了,李世民面对最精锐的陇右骑兵,终于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此后继续追击,公元618年,11月8号,薛仁杲投降,同时接收的,还有薛仁杲的一万多名精锐骑兵,11月22日,薛仁杲在长安被杀,薛举起义结束。

  薛举起义,是李世民第一次,独自领军,面对实力强大的起义军领袖,通过失败总结经验,将所有军事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军事体系,此后面对任何强大的对手,李世民都有了可以战胜的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