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宦官魏忠贤凭什么敢专权乱政?

2020-12-13 05:14:28 作者: 揭秘:宦官魏

导读: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腐朽、黑暗的时期应该是明朝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被称为“九千岁”。许多朝廷官员甘当魏忠贤的鹰犬,甚至当他的干儿孙,各地还争相为魏忠贤造生祠,规格竟然与“万世师表”的孔子比肩!魏忠贤凭什么敢这样胡作非为呢?

1.jpg

网络配图

  入宫

  明隆庆二年(1568)正月,魏忠贤出生在河北肃宁一个贫寒的农家,也许父母没有给他取名,人们根据排行叫他魏四。他不读书,不种田,没有正业,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日后的“九千岁”都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泼皮无赖。

  据《玉镜新谭》记载,他不仅结过婚,而且还有一个女儿。在一次豪赌中,他输掉了自己微薄的家产,而且输掉了借来的赌资,在汹汹的逼债声中,生性果敢的魏四带着几分愤慨,做出了一个日后影响大明王朝政治历史的大决定——用《明史·宦官列传》的话来说,就是“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即准备去当太监。

  但是,想当太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自己解决净身问题,手术、疗养、饮食、医药等费用,合起来最低也要二十多两银子,对一个负债累累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其次,当时的净身手术师虽有一定经验,但一无麻醉,二无消毒,不只疼痛难忍,而且死亡率很高,而成年人净身更是风险倍增。第三,更重要的是,即使净了身,也不一定能当上太监。

  面对这样险恶的前途,魏四的决定实在可以说是铤而走险。家里居然被他说服了,连他分家出去另过的哥哥魏钊也卖了家里的一头驴,来资助他这次悲壮的冒险。

  升迁

  进了宫,管人事的太监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叫“李进忠”。他被安排到司礼监掌管东厂的太监孙暹手下当差,每天的任务就是早晨起来倒前宫的马桶,这一倒就是好多年。

  后来,他渐渐琢磨出升迁的门道,就开始巴结颇有权势的东宫近侍魏朝,拿出他烧菜的手艺同魏朝吃吃喝喝,还结拜成了“金兰兄弟”。魏朝一高兴,就常常在秉笔太监王安面前说他的好话,他也不失时机地开始巴结王安,王安一高兴,就安排他在储备粮棉的甲子库办事,开始有了些油水。随后,又安排他主管东宫王才人的膳事。从这时起,他才脱离了底层太监的行列,一年能有个百十两银子的“外落”。

  他安于现状,心满意足,即使做梦,也不会想到日后有人会把整个帝国的权力交到他的手上。

  万历三十三年(1605),就在李进忠伺候东宫王才人不久,这位相貌平常的才人,居然为太子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是长子,这个长子名叫朱由校。李进忠因为侍候王才人,自然而然也兼管小皇孙的伙食。能承担如此重任,他感激涕零。对王才人与小皇孙,他有一种出于本性的忠诚与依恋。当时,人们对这位太子并不看好,因为皇帝喜爱郑贵妃,总想把郑贵妃的儿子换成太子。但李进忠不管这些,既然是他的主子,他就无条件地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才人一高兴,就让他恢复了本姓,改名叫魏进忠。不久,又提拔他为东宫“典膳”,即整个东宫的膳食总监。

  朱由校渐渐长大后,出阁读书的事根本无人过问,所以他从小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只是个贪玩的孩子。少年之后,他对木匠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显示出了杰出的工艺天赋。从那时起,魏进忠开始刻意地给这个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制造和提供各种新奇古怪、机关巧妙的玩具,并以此博得了孩子的欢心。一老一少的感情也在日常生活的积淀中逐渐稳定而牢不可破。最重要的是在与魏的相处中,朱由校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人少年时代应有的轻松和乐趣。而这种直接积淀自童年的情感,就成了魏进忠日后翻云覆雨的最大资本。

2.jpg

网络配图

  专权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魏进忠五十三岁。这一年,他的命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首先,这一年的七月,万历皇帝死了,战战兢兢做了多年太子的朱常洛终于登基,成了明光宗。魏进忠所在的皇长孙居所一下子成了准东宫。更出人意料的是,明光宗登基才一个月,也一命呜呼。转眼之间,由魏进忠一手操持长大的朱由校即位,成了皇帝,史称熹宗。

  一般认为,要想在宫中飞黄腾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识文断字;二是富于心机;三是有强烈的野心。就魏进忠来说,心机和野心不是没有,遗憾的是,他一字不识。而识文断字则是进入宫廷权力机构司礼监的必备条件。但是,魏进忠还是很快就飞黄腾达起来,并且将国家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究其原因有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