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杀了多少大将?大明末代皇帝崇祯的最后疯狂

2021-01-06 10:27:45 作者: 崇祯杀了多少

  乾清宫的悲剧很多,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刚愎自用之悲和末日疯狂之悲,是悲剧中的典型。

  北京有句民谚说:北京城前三门,东面亡明,西面亡清。什么意思呢?北京城的前三门,东面叫崇文门,明朝亡于崇祯帝;西面叫宣武门,清朝亡于宣统帝。当然,这是个巧合,也是后人的附会。大家听了,一笑置之。

  崇祯帝即朱由检,明代末帝,年号崇祯。他的父亲是泰昌帝,就是那位登极一个月,八月初一日隆重登极称帝,九月初一日吞下红丸归天,演绎成“红丸 案”,39岁就死去的薄命皇帝。泰昌帝有七个儿子,其中五个儿子早殇,只剩下朱由校(天 启帝)和朱由检(崇祯帝)。天启帝朱由校16岁继位,在位7年,23岁死去。天启帝有三个儿子,都先他而死,所以他死后没有儿子继位。按照明朝朱家皇帝的 家法,“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就是说父亲死了儿子继承,没有儿子由弟弟继承。天启帝没有儿子,死后就由皇五弟朱由检继承,这就是崇祯皇帝。

  崇祯帝朱由检,天启二年(1622年)被封为信王。六年(1626年)搬出皇宫,到信王府。天启七年(1627年),天启帝死,崇祯帝立。崇祯帝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做皇帝,因为皇兄天启帝朱由校死的时候才23岁!朱由检18岁当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失去的母亲。

崇祯

网络配图

  崇祯帝的生母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泰昌帝的后妃说起。《明史·后妃传》记载,泰昌帝生前一妃、五选侍,都是悲剧结局——太子妃郭氏未及封后即病死;天启 帝生母王选侍,也早死;东李选侍,魏忠贤乱政,愤郁而死;西李选侍,因“殴崩圣母(天启帝生母)”也没有好结果;赵选侍,因得罪魏忠贤和客氏,被“矫旨赐 自尽”——“西向礼佛,痛哭自经死”;还有一位就是崇祯帝的生母刘选侍。

  崇祯帝生母刘氏命运悲惨,死后被秘葬于西山,朱由检当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失去的母亲。

  崇祯帝生母刘氏,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海州区)人,后隶籍宛平(今北京市)。初入宫,为淑女。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十二月生朱由检。不久,失宠, 受到切责,惊吓病死。夫君后悔,怕父皇万历帝知道,便秘密葬于西山。这年,朱由检5岁(虚岁)。稍长大后,朱由检问身边近侍:“西山有刘娘娘坟乎?”回答 说:“有!”他秘密地携带纸钱前往母亲坟墓祭奠。崇祯帝童年失去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大悲。孤独、惊恐的皇子生活,“三案”、复杂的宫廷纠葛,是形成崇祯帝 孤僻多疑、刚愎多变性格的重要原因。或者说,幼年丧母,身处深宫,崇祯帝幼年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性格。

  崇祯帝的母亲,宫里称作刘娘娘。 朱由检做了皇帝,问左右宫女等人,我母亲是什么样?谁也说不上来。有一位老宫女说自己曾和刘娘娘隔屋居住,知道刘娘娘长的模样。于是照这位老宫女所述,由 宫廷画师画了刘娘娘的像。像画成,在隆重仪仗导引下,由正阳门经大明门,穿承天门过端门,迎往皇宫。崇祯帝在午门前,跪迎已故母亲的画像。崇祯帝见到母亲 画像,往事回忆,思绪万千,悲痛欲绝,泪如泉涌:“帝雨泣,六宫皆泣。”(《明史·后妃传》卷一百十四)朱由检迎进母亲画像,悬挂在宫中。从这件事可以看 出,幼年丧母对他的伤害至深。

  崇祯帝 登极后,很想有所作为,中兴大明皇朝。上任的第一板斧,砍向客、魏集团。客,是客氏;魏,是魏忠贤。这一举措,既得心应手,又颇得人心。 当时真是人心大快、大快人心啊!但是,关内的农民军,关外的八旗军,两拳打击,双重困扰,导致崇祯帝内外交困,焦头烂额。本来,崇祯帝有志向,还算勤政, 应当在“中兴之路”上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崇祯帝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事与愿违,出现悲剧。

  崇祯帝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皇帝。崇祯帝认为:明朝覆亡原因,都由“诸臣误朕”!他到临死还不认错,也不自省。

  许多人同情崇祯帝,认为他还是一个勤政之君,他的悲剧原因之一,在于“生不逢时”。时势虽不能违逆,但可以顺应。崇祯帝登极后,杀了太监魏忠贤,却启用太监高起潜等,对于宦官顽症问题,换汤不换药,改革无决心,仅做个案处理,没做制度改革。

  崇祯皇帝在严峻形势面前,开始重用太监,1644年,他命高起潜监军山海关,太监杜勋镇守宣府,太监曹化淳守广宁门(今广安门),太监王承恩提督京师全 城防守。太监杜勋到任宣府后,不率众坚守,却立即“降贼”。廷臣要追究责任,崇祯帝受太监假情报的蒙蔽,传旨:“杜勋骂贼殉难,予廕祠。”不仅不加惩治, 还建庙祠祭祀。不久,李自成带 着杜勋到广宁门外,还有原在西安的秦王,在太原的晋王,也被押在广宁门外。杜勋在城下呼喊,要进城,见皇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守城的是太监,见城 下呼喊的也是太监,就把太监杜勋用绳吊筐提到城墙上,同入大内。杜勋见崇祯帝,“盛称贼势,劝帝自为计”。崇祯帝左右大臣,请扣留他们,杜勋说:“不可, 如果不返,则二王危。”于是,将他们放出,还是用绳吊筐缒下。杜勋还在广宁门做策反:“吾曹富贵固在也!”鼓动大家都投降。不久,农民军攻打广宁门,就是 这个太监曹化淳打开城门投降,此是后话。崇祯帝用人的一大特点是:对太监是三个字:信,信,信;对忠良大臣也是三个字:杀,杀,杀!

崇祯

网络配图

  一杀王洽。明 崇祯朝六部中的兵部,第一个下狱死的是兵部尚书王洽。王洽,临邑(今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万历进士。王洽貌美:“仪表颀(qí)伟,危坐堂上,吏民望 之若神明”;清廉:“其廉能为一方最”,既廉洁、又能干,为一方官吏中最为优秀的。王洽官工部侍郎,主持部务。崇祯元年(1628年)十二月,兵部尚书王 在晋罢免,崇祯帝召见群臣——“奇洽状貌,即擢任之”。崇祯帝任命王洽为兵部尚书。王洽上任不到一年,就是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 八旗军由大安口攻入,过通州,到京城,北京戒严。十一月,崇祯帝深感忧虑,召集廷臣,商讨对策。这时,侍郎周延儒言:“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 遁。”意思是说,当年蒙古俺达兵临北京城下,嘉靖帝下令将兵部尚书丁汝夔斩首——“即日斩于市,枭其首,妻流三千里,子戍铁岭”。官兵震动,敌军撤退。暗 示这次皇太极兵临城下,首要的是将兵部尚书王洽斩首,以振奋将士守城御敌的决心。崇祯帝点头,将王洽下狱。王洽的兵部尚书,上任不到一年,虽有责任,却无 死罪!次年四月,王洽死于狱中,死了还不算,还要“寻论罪,复坐大辟”——“大辟”,是古代五刑中最严重的一种,包括枭首、腰斩、剖腹、镬烹、车裂、磔死 等,崇祯帝将王洽大辟处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