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所遗忘比武则天更有成就的高端女人

2021-01-07 12:41:36 作者: 被历史所遗忘

  提起一代女皇武则天,人人都知道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二手女人,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比武则天成就更高的二手女人。然而,这位女人在朝中大臣推举她效仿武则天做女皇的情况下,却不愿意坐上女皇的宝座,被人称为胜过武则天却不做武则天的高端女人。这个高端女人就是北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临朝摄政的皇太后刘娥。

  刘娥是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女人,虽然她出身于虎捷都指挥使得家庭,但后来不幸家道中落,母亲庞氏无力抚养,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刘娥自幼在读书识字的同时,却学会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她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刘娥嫁夫随夫,跟着丈夫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不想在京城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襄王,而这个襄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不久,这位远道而来的街头卖艺女就和大宋王朝的皇子坠入了情网。  

1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认为刘娥勾引赵恒上邪路,劝赵恒赶跑刘娥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娥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王府,却不愿离开刘娥,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登上皇位,是为宋真宗。当时,宋真宗虽有后宫三千佳丽,但却并未忘情于刘娥。他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的正月,封刘娥为四品美人。这时候的刘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娥虽然已经是三十六岁的二手女人,但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被封为二品修仪,不久又晋封为一品德妃。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而宋真宗天资聪悟,前期也算是有一番作为,可到了统治的后期变得日益荒唐和昏聩,算不上是合格的皇帝,让史家为之惋惜,所幸的是宋真宗无心插柳柳成荫,竟然为大宋培养了杰出的女政治家。

  出身贫寒的刘氏凭借警悟的天份,通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住本末。宋真宗退朝,还要应付繁多的密奏,常常批阅到半夜,皇后都参与其中。宋真宗不加以阻止,宫闱事有疑问的,刘后就以效法旧事应答。劳劳的奏章密报让人费神,有红袖添香的美人于旁协助,宋真宗早就把牝鸡司晨的危言扔到九霄云外了,乐在其中了。刘皇后在无数个深夜枯坐中,明白了大宋的国家机器是如何运转的,只消将纤细的御笔轻轻一挥。 

  开禧四年,宋真帝龙体欠安,大事多由刘后决断。她永远忘不了那个露冷风高的七月秋晚,受先帝亲近,权势日炽的宦官周怀政纠集他的党羽,在皇城司密谋,约定在本月二十五日废掉身为皇后的自己,诛杀宰相丁谓,同时尊病中的皇帝为太上皇,重新起用寇准为相,辅佐让太子继位为皇帝。若不是周怀政集团中有人暗中报告给丁谓,呈告病中的先帝,果断地将周怀政斩首,阻止了这场政变,那么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皇城司的密谋之夜,当时她并不知情,未遂的政变让她真正体验到宫廷政治的变幻莫测,沉沉的夜幕下还涌动着多少的鬼谋等着吞噬她?  

2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灭周怀政党羽,内廷中再无和刘皇后抗衡的势力了。连老病缠身的宋真宗也清楚,周怀政政变事件的矛头直指刘皇后,朝中隐然有分裂对抗之势,对儿子他也有一丝牵拖。不久,宋真宗宣布皇太子设立资善堂,和大臣决断政事。宋真宗想让儿子尽早熟悉政事,将来顺利实现权力更迭。可怜宋真宗死前的苦心,可惜了天不与寿,宋真宗两年后驾崩于延庆殿,留下年仅十一岁的遗孤赵桢。与其说是宋仁宗时代的到来,毋宁说是刘太后时代的降临。

  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娥是女子无见识,刘娥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竭,决心除掉他。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摄政。刘娥治国有方,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刘娥在后宫的生活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娥,刘娥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尽管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着小皇帝。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虽然刘娥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朝中大臣程琳曾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娥亲掷于地,大声喝斥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刘娥的明确表态,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即公元1029年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明道二年二月,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