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柔媚背后的权术:女皇武则天的崛起之路

2021-05-08 00:00:34 作者: 乖巧柔媚背后

  武则天以美貌入选宫中,但后宫佳丽如云,她并非是佼佼者,因此也没有特别受到李世民的重视。在才人的位置上,武则天一呆就是十二年,且在历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后来她当上了皇帝,很得意地回忆起了当才人时的一段往事,这就是著名的“三物降烈马”故事。

dad13f5f74d144b79de77d7a7c8cf928_th.jpg

网络配图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洛阳人吉顼受到赏识,短短数年就由小吏升为宰相,成为武氏心腹。但不久后,就发生了一件令武氏相当不快的事,起因是吉顼与河内王武懿宗(武则天侄)争赵州之功(契丹攻赵州,武懿宗望风而逃,杀逃民以为军功)。吉顼身材魁伟,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而武懿宗却矮小驼背,不善言辞。二人在武则天面前争论,吉顼性格直率,说到兴处,瞪视武懿宗,气势凌人。武则天非常不高兴,心想:“吉顼当着我的面,都敢如此轻视我武家人。这样的人,将来怎么靠得住?”于是怀恨在心。几天后,吉顼来奏事,正要引古证今之时,武则天突然发作,愤怒地说,“你的话我已经听够了,不必再多说。当年太宗有匹良马叫狮子骢,精壮奔逸,又肥又大,但性情却狂烈无比,没有人能够驾驭。我当时还是宫女,正毫站在旁边,对太宗进言说:‘妾能驾驭此马,但需要三样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挝,三是匕首。铁鞭鞭之不行,就以铁挝挝其头;还不服,就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很赞赏我的壮气。今天你值得玷污我的匕首吗?”

  吉顼听出了女皇凌厉的杀机,吓得伏地求饶,于是一夜之间一落千丈,由宰相被贬为安固县尉。吉顼是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旧唐书》中被与恶名昭著的酷吏如来俊臣、索元礼、周兴等一起列入《酷吏传》;而在《新唐书》中,则以宰相的身份与裴炎、李昭德、魏玄同等人共列一传。

  正是由于武则天自己的回忆,“三物降烈马”才成为她十二年的才人生活中的唯一记录。她非凡的心机与胆识在“三物降烈马”一事中表现无遗,据说她也因此闻名宫中。

  很难想象唐太宗李世民见识到了武则天的强烈悍气和心狠手辣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恐怕绝非她自己回忆所言的“赞赏”那么简单。如果真是赞赏,武则天就不会进宫十二年却没有任何起色,封号始终只是最低的才人,也没有为李世民生育过一男半女。显然,赞赏是假,冷落是真。李世民喜欢的女子,要么庄重知性,要么柔婉娇媚,要么风雅文弱,要么温情似水,而武则天性格刚硬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两人并不合拍。

  不过,“三物降服烈马”一事,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他便是太子李治。李治是在前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以后立为太子的,性格文弱,因而对风格强硬的武则天印象深刻,甚至开始由惊讶到佩服到着迷。有一些野史小说武则天用美色有意勾引太子,按武则天当时的性格,这似乎不大合理。后宫佳丽无数,武则天也绝非倾国倾城,否则好色的李世民为何仅仅召幸她一次?以李治软弱的性格,吸引他的仍然是武则天的性格,这是致命的吸引力,比美色之类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才有了后来感业寺的那一幕。但无论如何,武则天与李治二人在李世民生前便已经暗通款曲必然是事实。

  李世民去世后,按照皇宫惯例,那些没有为他生育过子女的嫔妃必须出家做尼姑。于是,一大队穿着黑色丧服的宫廷美女,垂头丧气地踏上了通往感业寺(一说安业寺)的道路。她们不得不为自己凄凉的命运悲哀,因为她们走向的是一座没有任何希望的活坟墓。武则天也在这黑色的队列之中,时年二十六岁,正是芳华正茂的年华。但跟其他女子一样,她的心中也是一片萧瑟,万般沉重,不由得将目光投向西边的唐太宗别庙。

  感业寺地处长安城朱雀门外西大街第四坊,在安业坊的东南角。此处原为隋朝申国公李穆的别墅,李穆死后,其妻将此地修为僧寺。西二街第四坊是崇德坊,有济度尼寺,新改称为太宗别庙。崇德坊在西,安业坊在东,两坊左右为邻,中间是一条南北向的长街。如果新皇帝李治到唐太宗别庙上香,也许会顺道感业寺。这,便是武则天的一线希望,也是她最后的希望,除非她想在感业寺终老。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为李世民逝世周年忌,李治到太宗别庙上香。随后,果然驾临感业寺。武则天充分把握住了机会,以涟涟泪水打动了李治。李治难忘旧情,竟然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与先帝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相拥而泣,史书对此记载是“武氏泣,上亦泣”,可见二人之前非同一般的感情。甚至李治在回宫后也一直心神不宁。显然,武则天离开感业寺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只要等到李治找到合适的机会。但出人意料的是,机会来得比预想得要快得多,恰恰是李治皇后王氏创造了这个机会。

  王皇后,并州祁地(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王家与李唐皇室世代姻亲,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公主为王皇后的从祖母,王皇后母柳氏的婶婶是唐高祖李渊的外孙女。同安公主赞赏王氏温顺婉淑,让唐太宗李世民聘其为晋王李治妃。晋王李治为太子以后,王氏就升为太子妃。李治入主帝位以后,王氏被立为皇后。然而,王皇后入宫多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不能生育成了她无法弥补的大缺陷。而美艳动人的萧淑妃却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深得李治宠幸,对王皇后形成了巨大威胁。

  皇帝与先皇女人在感业寺情深似海的一幕很快传到王皇后的耳中后,她先是颇为酸楚,但随后又心中暗喜,生出一计:何不让武媚进宫,“以间淑妃之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以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皇后位子?这是个典型的以乡党相援为势的计划,王皇后对此相当自鸣得意,只是她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引狼入室的计划将会令她不仅失去皇帝的宠信,还有她皇后的地位,及至她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