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之长”有多重要?吴起忙活了一生邹忌三个月达到目标!中国知识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春秋战国,奴隶制即将土崩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旧贵族牢牢把持政治的局面开始松动,以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贵的选才标准,亦逐渐被任人唯贤取代。
随之而来的是,封建官僚制的逐渐形成,平民布衣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参与到治理国家中来,出将入相也成为了无数有理想有抱负的布衣士子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正所谓:学而优则仕。
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
布衣将相,虽说起来仅仅只有四个字,但却是很多士子努力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高度。
而战国初期,却有一个人,敲开了这扇大门,此人是吴起,也是堪称战国时期“出能为将,入能为相”的第一人,只是这个过程几乎用尽了他一生的时光。
相比较吴起一生的坎坷,邹忌似乎更像人生赢家,因为他从布衣到卿相,只用了3个月。
本篇飞鱼就从吴起和邹忌两人的生平入手,浅论一技之长的重要性,细述吴起穷尽一生的追求,为何邹忌3个月就能得到。
誓当卿相,吴起奔魏。
吴起可以算得上是富二代,他的祖辈世代经商,到了吴起时,已家累千金(《史记》记载:其(吴起)少时,家累千金),按理来说,吴起守着家业,也能滋润的过完一生,但是这不是他的理想。
有上进心的青年,都是好样的,而吴起却成为了周围人的笑柄,因为他散尽家财只为谋求一个官当当,结果钱花完了,官却没当成,吴起一怒之下,杀了嘲笑他的人,离开家里逃亡时,他对母亲发誓:不当卿相,誓不回卫。
吴起
自此,吴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一生,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和母亲的这次诀别,就成了永别,直到他的母亲去世,吴起都没有回去奔丧,因为他当卿相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于是他在鲁国继续潜心研读,直到帮助鲁国打败了强齐,吴起开始声名鹊起。
但可惜的是,吴起与礼仪之邦的鲁国士子,格格不入,遭到陷害后的吴起,去了魏国,这是吴起真正的腾飞,魏文侯能称霸,吴起也功不可没,只是魏文侯没有满足他当卿相的愿望,就去世了,这也不怪魏文侯,因为此时的魏国人才真是太多了,丞相只有一个,还轮不到吴起来做,吴起要做的就是等。
匆匆逃魏,入楚为相。
吴起在魏国一直守着西河重镇,在吴起的经营下,这里成为了秦国无法攻破的屏障,但吴起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发过的誓,等到比吴起资历老的丞相一个个死去的时候,吴起认为魏武侯一定会让自己为相,只可惜他错了,魏武侯并没有满足他的愿望(《史记》记载:魏置相,相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
吴起看着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公叔痤都当丞相了,吴起放弃了,他决定在西河终老,那么魏武侯为何不肯让吴起做丞相?背后的真相不止功高震主那么简单,更多的是魏武侯忌惮吴起手中可以横扫天下的魏武卒,他以小人之心度了吴起的心思,害怕吴起会有异心。
魏武侯
紧接着,为了长保相位的公叔痤,开始步步陷害吴起,直到魏武侯想要夺了吴起兵权,吴起才意识到,自己会有杀身之祸,于是匆匆逃离魏国,奔向了楚国。
这一次,楚国的楚悼王没有让吴起失望,吴起在楚国仅仅呆了一年,就被任命为令尹(《说苑》记载:(吴起)居一年,王以为令尹,行县适息),只不过这时候的吴起,已经是年近花甲的老头了,没过几年,随着楚悼王的去世,吴起也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
抚琴劝谏,三月为相。
说完了吴起,我们接着说齐国的邹忌,相比较吴起一生的坎坷,邹忌可以说是相当幸运的,因为他从劝谏齐王到被委以丞相,只用了3个月(《史记》记载:驺忌子见(齐王)三月(后)而受相印),而没多久就有了自己的封地,并被封为成侯(《史记》记载:居期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
你可能会说,邹忌是不是有背景啊,在三个月做上丞相,这是坐着火箭被提拔啊,其实邹忌也只是布衣,只不过他有一项特殊技能,那就是会弹琴,偏偏齐王是个音乐发烧友。
邹忌
而邹忌也正是以琴理喻治国之道,齐王觉得邹忌满腹学问,足以治国,于是委以重任,当然,邹忌还是有真本事的,至少他在齐国实行的以“谨修法律而督奸吏”的改革,使得齐国政治焕然一新。
齐威王统治时期能使齐国国富兵强,邹忌亦功不可没,不过如果吴起知道邹忌只用三个月就完成了自己穷尽一生的追求,他究竟会怎么想呢,会不会也想着学个乐器呢?
结束语:
论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吴起穷尽一生的追求,邹忌3个月就得到了,吴起的一生可以说既不幸又幸运,不幸的是他的颠沛流离,一直被小人陷害,幸运的是他没有对自己食言,并且青史中永远留下了他的大名,布衣将相——吴起。
齐威王
邹忌凭借自己的特长,而劝谏齐威王,这也是一段佳话,或许邹忌没有吴起的能力高,但他的情商一定比吴起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如果不是邹忌会弹琴,而得到齐王的接见,那么邹忌火箭式的高升,就会成为泡影,一技之长,有时候真能改变命运,至少邹忌的经历是如此。
魏武侯为何不肯让吴起做丞相?背后的真相不止功高震主那么简单,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吴起作为魏文侯时期的功臣,到了魏武侯这自然会有所芥蒂,毕竟在魏武侯看来,老臣子有专权的可能,没有自己新提拔的年轻人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