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顷襄王:从昏聩误国到挽救社稷,为楚国续命四十载

2022-09-09 04:09:49 作者: 楚顷襄王:从

  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顷襄王的如梦人生:从昏聩误国到挽救社稷,为楚国续命四十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纵观历史,有很多帝王在执政前期昏聩无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损失,后来受到某一事件刺激或遭遇重大的变故,从而幡然悔悟、改过自新,在执政后期施政措施得力,深得民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因自己的过错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损失,春秋战国时期齐顷公、楚顷襄王就是这样的典型。

  齐顷公戏弄晋国使者郤克等,执政如同儿戏,后与晋军交战险些当了俘虏,母亲差点做了人质,最后臣服晋国才免除一场灾祸,从此改邪归正,用心理政、爱护百姓,得到各国的信赖。 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是楚顷襄王,战国末期楚国国君,前298年一前263年在位。楚顷襄王执政前期冲动不理智,宠信庸臣佞臣,骄奢淫逸、不思进取,楚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都郢被攻陷,大片国土沦丧。

  经过此变故,楚顷襄王痛改前非,迁都陈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终于挽楚国大厦于将倾,也算是将功补过,避免了亡国之痛。楚顷襄王都经历了什么事情,才让他完成了从冲动易怒、固步自封到成熟稳重、积极进取的转变呢?就从楚顷襄王的父亲楚怀王那时说起吧。

  一、楚国由盛转衰,楚怀王、楚顷襄王接连败家!

  楚威王时期国力强盛,楚怀王接班后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image.png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不断发展壮大,到楚威王时期国力强盛。楚威王死后,其子熊槐,即楚怀王继位后国势却陡然直下,楚国再也不复之前之强盛,逐渐走向衰败。

  楚威王给楚怀王留下来一个强大的楚国,《史记·楚世家》)记载了楚威王时:“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

  楚威王培养的昭阳、景翠等将领和一干老臣都留给了怀王,而怀王却将一首好牌打得稀烂,差点葬送了楚国。

  这就不得不说怀王的素质和能力有问题了,楚怀王时期的对外政策毫无远见,急功近利导致屡屡出现重大错误。

  首先就是破坏了秦楚近二百年的友谊。楚、秦两国自建国起就被中原各国看不起,称之为“南蛮”和“西戎”,两国也因此惺惺相惜。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入郢都,楚国国难之际,还是秦国出兵赶走吴国,所以秦国是有恩于楚国的,到楚怀王时期已经近200年了。 近了说秦宣太后原也是楚国人,秦楚友好有很好的基础,但楚怀王此时早已忘记了秦国的恩情,自恃强大、目中无人,尤其是在公元前318年,楚怀王被推举为五国伐秦的纵长,开始进攻秦国。

  此举令秦国万万没有想到,因为秦国此时并没有将楚国作为敌手,主要进攻对象是魏韩赵等国,还是拿楚国当好伙伴来对待的,所以对楚怀王的行为极为愤怒,对楚怀王和楚国极为痛恨,欲一举灭之而后快。

  结果五国联军伐秦却不堪一击,楚怀王被秦军的强大吓破了胆,又要和秦国搞好关系,想脚踏两条船,既想和其他几个大国搞好关系,又想拉拢秦国。可惜此时已经时过境迁了,从长远看,楚秦早晚要翻脸,因为两国是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碰撞是难免的,既然已经撕破脸,关系也难以弥补,索性和齐、韩、魏等国一直对付秦国,可怀王自认为聪明,却两头不落好,结果还得罪了齐、韩、魏三国。

  公元前303年,三国因楚国背叛合纵盟约而讨伐楚国,怀王让太子熊横到秦国作人质请求秦国救援,秦国派军救楚,三国才退兵。但此时的楚国已经里外不是人,秦国从心里恨他,中原各国认为它是叛徒,楚怀王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太子熊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即后来的楚顷襄王。太子熊横在秦国作人质期间不好好夹着尾巴做人,冲动惹事,与秦国的一个大臣打架斗殴,杀死了那个秦国大夫,趁夜逃出秦境回到楚国。

  秦国哪能善罢甘休,联合齐、魏、韩三国共同讨伐楚国,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泌水镇东南)大败楚军,楚国南阳以北的领土也被韩、魏两国占了,楚国众多城邑被秦国攻占,曾经不可一世的楚国,遭遇了惨败。

  公元前313年,秦相张仪又狠狠坑了楚怀王一把,张仪告诉怀王说只要与齐国绝交,就将商於六百里地送给楚国,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绝交,张仪却说是怀王听错了,其实是商於六里地。怀王大怒,命楚军攻秦,结果丹阳、蓝田两次大战,楚军损兵折将,还失去汉中,秦军则穷追猛打,楚国又丢掉数座城池。

  楚怀王只好又把太子熊横送到齐国作人质。熊横心里这个苦啊,才逃出虎穴,又进狼窝,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之后硬着头皮去齐国当人质,使得楚国能和联军议和。

  后来秦昭王给怀王写了一封信,要求和他会盟,但怀王害怕呀,知道秦国恨透了自己,怕被骗,但还是去了,结果被秦国软禁在了咸阳。看到这里,不要误会怀王单刀赴会很英勇,实际是秦国软硬兼施,军事威逼他去的。楚国国内亲秦派的势力非常强大,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就是其中的代表,就是他这个好儿子一手才将他送上了绝路。

  子兰认为不能违背秦的好意,要楚怀王去,楚怀王听从子兰的意见,结果被秦国抓起来软禁,怀王曾逃出秦国,但还是被抓了回去,最后在秦国郁郁而终。表面看是子兰害了楚怀王,其实还是楚怀王不纳忠言,楚国不乏能人异士,楚国将领昭睢和屈原都曾警告怀王说,秦是虎狼之国,不能听信秦王的话,做好防守御敌才是根本,可怀王不听导致自己身陷囹圄。

  楚怀王死不得其所,还给楚国蒙羞,楚国可是一等一的大国,一国之君被别国俘虏,让楚国被列国耻笑,严重损害了楚国的威望和国家形象。

  二、楚顷襄王受命于楚国危难之际,却淫逸侈靡、不思进取,楚国社稷坠入黑暗的深渊。

  亲小人,远贤臣,贪图安逸享乐,埋下败家误国的祸根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