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何言哉”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广陵王元恭为什么装哑?

2022-10-08 17:26:11 作者: &ldquo

  “天何言哉”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广陵王元恭为什么装哑?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一个处于政治边缘的皇室宗亲,在不得已装病作哑、隐迹遁形多年后,突然面对从天而降的巨大诱惑和粗暴蛮横的人身威胁,在不得不作出抉择时,于是,气涌丹田,语出惊人,“天何言哉?”(见《论语·阳货》)这是北魏节闵帝元恭即位前说过的一句话,他巧妙地借用孔子的这句名言,从容地给了那位专程前来试探他能否说话、能否当皇帝的不速之客一个满意答复。在此之前,元恭曾闭口不言八年。

  老天说过话吗?老天还需要说话吗?元恭此语,不仅表明了自己能正常说话,而且以天自比,表现出了自己想当皇帝的意愿,可谓一语双关。说出“天何言哉”这话不久,元恭被拥立为皇帝,成为北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元恭,字修业,广陵王元羽之庶子,生母为王氏。元恭“少端谨,有志度,长而好学,事祖母、嫡母以孝闻”(见《魏书》),虽出身微贱,但其非凡的学识、志向、气度、孝道,为其博了个好名声,也为其开辟了仕途。正始年间(公元504—508年),元恭袭爵,成为新一代广陵王;延昌年间(公元512—515年),任通直散骑常侍;神龟年间(公元518—520年),进兼散骑常侍。

  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七月,侍中、领军将军元乂发动宫廷政变,残杀宗室,荼毒政坛。元乂虽然对其他人心狠手辣,但对元恭礼遇有加,后又让元恭领给事黄门侍郎,充当孝明帝元诩的近臣,目的无非是让元恭替他监视皇帝。元恭对元乂的擅权行径非常不满,却又不敢公然决绝顶撞,于是“称疾不起”,对外称自己患病,在家休养,“久之,隐托喑病”(见《魏书》),后来干脆“托瘖病居龙华佛寺,无所交通”(见《资治通鉴》),潜心在寺庙里静身修性,与世隔绝。

  瘖病,即喑病,无非是喉嗓干涩嘶哑,功能紊乱,不算什么大病,修养一段时间也就好了。但是,元恭正派的品性和特殊的职业,迫使其就势借病装哑。元乂背道佞乱,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元恭不屑与其为伍,更不愿与其合作;同时,元恭在权臣和皇帝的夹缝中生存,言多必有失,难免说错话,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在权臣当道、皇权扫地的黑暗时期,元恭为避免陷入政治漩涡,遭受政治迫害,装作哑巴、闭口不语无疑是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最佳处世方式。

  正光五年(公元525年),元乂被诛,朝政复初,仍由胡太后临朝称制,元恭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建义元年(公元528年),宗室元子攸被尔朱荣拥立为皇帝,是为孝庄帝,元恭享受仪同三司的待遇。这几项官职,元恭并没有到岗就位,真正去做,只是因为他声望高、才华溢、品行直,当权者为了提升统治阶层的含金量,不得不收拢德才兼备之人。元恭即使身在寺庙,也被授予品阶。

  元恭始终不肯在朝廷露面,主要原因仍是想避开政治不趟浑水。但事与愿违,即便远离政治,元恭还是受到了政治冲击。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孝庄帝诱杀尔朱荣后,摆脱权臣操控,开始扬眉吐气,猜忌心也随之加重。当时,有人向孝庄帝进谗,构陷元恭“不语,将有异图”,说他对外称患病,其实心怀不轨;偏偏这个时候,“民间游声,又云(龙华佛寺)有天子之气”(见《魏书》),暗指此地日后必出天子。这两件事传到龙华佛寺后,吓得元恭连忙收拾行囊逃到上洛山,结果,被洛州刺史捉住送到京师洛阳,被孝庄帝拘禁了好久,最终,因找不到证据而获免。

  当年十二月,尔朱氏集团攻陷洛阳,擒杀孝庄帝,但内讧渐显,矛盾主要集中在尔朱兆尔和朱世隆之间。起先,二人为了给尔朱荣报仇,共同拥立长广王元晔为皇帝,事成之后,元晔一直被控制在晋阳,成为尔朱兆的女婿,也是尔朱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私人招牌;而尔朱兆在得势后,嚣张跋扈,竟然对尔朱世隆粗暴无礼,甚至以剑相逼,致使尔朱世隆对尔朱兆怀恨在心。于是,在朝中任职的尔朱世隆广结党羽,培植势力,在时机成熟后,于建明二年(公元531年)二月,悄悄与几个兄弟密议,准备废掉元晔,另立新帝,继而夺取朝政掌控权。

  当时,北魏宗室成员大有人在,尔朱世隆却看好广陵王元恭。其一,元恭沉默不语,性情温和,逆来顺受,与世无争,适合当傀儡;其二,元恭的曾祖拓跋濬、祖父拓跋弘、大伯元宏都是皇帝,在世系上属于皇族近枝,根正苗红;其三,元恭素来声望高,且比较年长,“若奉为主,必天人允叶”(见《资治通鉴》)。在尔朱世隆看来,立元恭为皇帝,既易于操控,又名正言顺,且能堵住悠悠之口。

  然而,元恭毕竟闭口不言多年,尔朱世隆担心其真哑不能说话,于是,派尔朱彦伯“潜往敦谕,且胁之”(见《资治通鉴》),向元恭说明来意,并进行人身威胁。在这种境况下,元恭说出了“天何言哉”四个字。尔朱世隆闻讯后大喜,单等时机成熟,行废立之举。不久,元晔从晋阳赶赴京师,尔朱兆继续留镇晋阳。当元晔行至邙山南一带时,尔朱世隆抓住时机,以武力逼迫元晔行尧舜之事,禅位给元恭。元恭奉表三让,以示恭谦,然后即位,大赦天下,改元普泰。

  元恭初登宝座,尔朱世隆就指使亲信作赦文,称尔朱荣死得冤枉,要求元恭为尔朱荣平反,同时,暗指孝庄帝失德。这个问题非常纠结,若从了尔朱世隆,就是否定孝庄帝诛杀逆臣,否定君臣之纲;若不从,就会得罪尔朱世隆,自己可能会被废黜,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在处理这件事上,元恭有两段论述,其一,“永安手翦强臣,非为失德,直以天未厌乱,故逢成济之祸耳”;其二,“朕以寡德,运属乐推,思与亿兆,同兹大庆,肆眚之科,一依常式”(见《资治通鉴》)。

  这两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孝庄帝手刃尔朱荣并非失德,而是老天还没有厌恶祸乱。随即,元恭转移话题,直言自己有幸被大家推举为皇帝,愿与天下万民共同庆贺,对于那些有罪之人,不能因为一个人曾经任意妄为、犯过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应依以往定式大赦罪人,并亲自起草赦文。元恭八年不说话,至是乃言,且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既没有得罪尔朱氏,也维护了孝庄帝的颜面。元恭处理棘手问题如此明辨是非、游刃有余,其心智能力让人惊叹,以至于“中外欣然,以为明主,望至太平”(见《资治通鉴》),“海内庶士,咸称圣君”(见《洛阳伽蓝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