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恶补这些“肠”识!“昨天溃疡性大肠炎让日本首相安倍辞了职,今天结肠癌又带走了我的黑豹…”

2020-09-04 14:28:46 作者: 【健康生活】

对不起,我们比热点晚了几天!


但是!这些“肠”识,必须不能少,也希望对大家而言,不算晚。



最近以来不少名人政要在肠道疾病上栽了跟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溃疡性结肠炎复发辞去首相一职;电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维克·博斯曼,在与结肠癌抗争4年后去世,年仅43岁!



肠道健康跟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它不仅具有排毒功能,同时也担负着抵御疾病的作用,当肠道老化时就会减弱其屏障功能,细菌和病毒会随之而来,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面就以上述事件为例,一起来了解下肠道疾病的相关“肠”识。


溃疡性结肠炎,尴尬又难治?


先来说,这个折磨了安倍40多年的慢性隐疾——溃疡性大肠炎。



溃疡性大肠炎,临床上通常称之为溃疡性结肠炎(终于清楚了!被最近各种资讯上的溃疡性大肠炎or结肠炎搞得晕乎乎……),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环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关。该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


说它尴尬,是因为它的典型表现叫做“里急后重”,即会让人不停地想上厕所,又无法通畅地排便,上完之后也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觉得“啊,舒服了”。



溃疡性结肠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或黏液便。由于该病会影响患者对食物的吸收,因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身材普遍偏瘦。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容易癌变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确,除已知与免疫因素相关外,还可能与感染因素相关。此外,溃疡性结肠炎发展一段时间后,有一部分人会发展成为结肠癌,比正常人的癌变率要高。溃疡性结肠炎与慢性病相似,很难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根治,患者的患病时间通常为几年甚至几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病病因不明,也没有很好的诊断手段,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排除其他各种类型的肠炎之后,才能确定。因此,不推荐普通人去筛查溃疡性结肠炎,当然,预防也相对困难


日常生活中能做的就是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习惯,多食用纤维素高的食物以及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发生感染性肠炎,从而导致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成为我国第三高发的恶性肿瘤,并且其发病率以每年约4%的速度递增。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0岁以后人群发病率增长特别迅速。


通常,小编又要说这个“通常”了——通常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数据显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 12%。



但如果能够早点筛查,事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答案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治疗后的 5 年生存率能达到 90%。


78% 的生存率差异,关键就在于“早发现”。


怎么“早发现”呢,做什么检查?


哪些人需要做?


“早发现”的办法之一就是做结直肠癌筛查。

常见的筛查方法有 7 个:结肠镜、免疫法粪便隐血、粪便愈创木酯试验、乙状结肠镜加免疫法粪便隐血、结肠 CT 成像(仿真结肠镜)、多靶点粪便 DNA 检测、单独的乙状结肠镜。其中“肠镜检查”能够帮助医生直接观察到结直肠内部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和漏诊。



哪些人需要做呢?45 岁以上及高危人群都应该做肠镜检查。


年龄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40~50 岁以后显著上升,所以体检或定期身体检查,可加上结直肠癌早筛检查。


另外有高危因素的年轻人应每隔3至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有家族病史的年轻人,肠镜检查开始的年龄也要提前:


家族性结肠多发性腺瘤病;
结肠息肉;

软组织肿瘤和骨瘤的人;

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


另外,生活中长期便秘或排便不规律的人也要注意。如果出现排便次数异常增多、放屁次数异常增多、便血次数突然增多、腹部疼痛、肛门处疼痛,这样“三多、两痛”的症状就要警惕结直肠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