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内测“数字钱包”:央行数字货币能取代支付宝和微信吗?

2020-09-05 15:12:12 作者: 多家银行内测

不过,当前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传闻,都隐匿在各机构的内部测试过程中,与最终正式落地的版本可能会有出入,甚至还有更多的功能尚未被“剧透”。

穆长春此前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曾强调,对于老百姓来讲,虽然基本的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但是“我们以后投放的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实现上会和电子支付有很大的区别”。

当地时间2020年7月9日,立陶宛银行展示世界首枚央行数字收藏币,价值19.18欧元的信用卡形状银币,可兑换数字货币。 (视觉中国/图)

会不会超发?

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融入大众生活,现金的使用率已大幅下降。为什么还要推出数字人民币?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年初发表的《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几点考虑》一文中,三次提到“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

中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大致分为三层次,分别为M0、M1、M2。M0是央行基础货币的主要部分,指的是流通中货币,即看得见摸得着、可立即使用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DC/EP要替代的正是这种现金。

现有第三方支付已实现了M1和M2的货币无纸化。如大部分人的银行储蓄、日常放在支付宝和微信零钱这类第三方支付平台里的资金,就属于广义货币M2的范畴(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范一飞在文章中写道,“现有M0(纸钞和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和贮藏等环节成本较高,流通体系层级多,且携带不便、易被伪造、匿名不可控,存在被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实现数字化的必要性与日俱增。”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亦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现金的使用一直以来都背负着很大的运营管理成本,所以国家鼓励在经济活动中减少现金使用。如1988年出台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就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户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原因就是现金支付难以追踪资金流向,大额现金交易往往是灰色交易、非法交易的重灾区。

提起现行纸币制度,人们通常诟病的是货币超发。数字人民币是否会让货币超发变得更加不易察觉?

穆长春多次在公开演讲中谈到,数字人民币在发行上也采取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层运行体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需要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

的确,纸币制度下,货币超发往往是由商业银行完成的,但央行本身也有超发的可能性。如美联储为提振经济,曾实施威力巨大的量化宽松,使美联储的总资产规模从2008年8月末的(雷曼倒闭前夜)约0.9万亿美元,急剧膨胀至2016年9月末的4.47万亿美元,增长了396.7%。

知名财经评论人格隆在其微博写道,一切法定货币会罹患的疾病,如借发行征收铸币税、政府天然的超发冲动、通货膨胀等,都会(与数字货币)如影随形。某种程度上,数字货币更方便了央行的货币发行:资产负债表上记个账就好了,印刷都省了。

对M0进行数字化替代,长远来看,还有更多潜在功能,例如为央行实施负利率提供条件。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全球迈入负利率时代的步伐。中国央行虽然没有实施负利率政策,但利率已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2017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就曾表示,在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处于通缩时,各国往往都会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负利率政策。

所谓负利率政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期内,国家央行降低存款利率,让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缩水”。实施该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银行囤积现金的成本,变相鼓励银行积极向企业放贷,鼓励居民消费和借贷,引导资金重新流进市场,带动经济发展为经济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但周小川也表示,现实中负利率政策往往效果有限,这是因为相较存钱进银行,人们会选择持有现金。

同时,当央行不断下调基准利率接近零时,这样的货币政策将遇到“零利率下限”的约束,容易落入“流动性陷阱”。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流动性陷阱会导致货币政策失效,无论是降低利率还是增加货币供应量均无法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但如果发行了数字货币,使得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大幅减少,人们的钱都在账户中。在这样的条件下,负利率就可以在刺激经济和消费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周小川说。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疫情的到来也让全球货币政策陷入多重困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以来,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持续升温。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7月,全球至少有36家中央银行发布了零售型或批发型的央行数字货币工作。其中,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都完成了零售型试点;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则仍在零售试点过程中;还有18个国家中央银行发表了关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

各国加速研发数字货币被视作一种“防御”措施。中金公司研报显示,自天秤币Libra白皮书发布以来,全球数字货币出现加速发展趋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国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字货币对于“无接触”社会发展的助力;也进一步担心,Libra一旦流通,或有望率先成为数字货币中的强势货币,与各国货币产生兑换关系,并侵蚀法定货币。

实际上,尽管Libra声称与一揽子主权货币挂钩,但是一半的储备金仍来自于美元,并不能撼动美元的霸权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提升在金融层面的映射,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提质增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薛洪言说,但央行数字货币,能提升人民币在跨境交易层面的体验,“也许就走出了第一步”。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亦认为,一种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该国综合国力和经济稳健程度,而不在于货币本身的存在形式。央行数字货币能较大程度提升人民币在电子支付领域的便利性。但也不应忽视,便利性只是人们使用某种货币所考虑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币值本身的稳定性,交易对手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