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鼻祖皇甫谧第二故乡新安为何会在“河南义马礼召”

2020-10-19 15:29:29 作者: 针灸鼻祖皇甫

而魏晋时的新安(今河南义马地区),为当时首都洛阳的京畿之地,东距洛阳不足60公里。皇甫谧当时虽居义马,但经常到洛阳游学,遍交洛阳名士,其在义马礼召著述的《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守论》、《释劝论》以及以礼拒召的《让征聘表》,名动洛城,享誉四海。他为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名篇《三都赋》作序,引起轰动,当时因皇甫谧的推荐,洛阳城内争相传抄《三都赋》和《三都赋序》,一时引发洛阳纸张价格大涨,“洛阳纸贵”传为佳话。《帝王世纪》更是把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使华夏文明有了八千年的灿烂文化,其中《帝王世纪》中记述的黄帝有熊氏建都新郑,更成为黄帝故里在新郑的最主要证据。

其在义马礼召起笔、最终在甘肃灵台完成的旷古医学奇书《针灸甲乙经》,更是中华文明、中华医学的国之瑰宝,是世界医学名著的珍贵典籍。(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现已列入“世界非遗”,《针灸甲乙经》现今已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针灸鼻祖”的皇甫谧是当今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文化坐标。

皇甫谧取得的一系列文化光辉成就,来自于河洛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并在河洛地区完成其文化的集大成。皇甫谧文化当然也成为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皇甫谧文化,发挥好中华文明中河洛文化的重要作用,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让皇甫谧文化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应当成为我们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在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资料:

01.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

02.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03.魏晋·皇甫谧《高士传》

04.魏晋·皇甫谧《玄晏春秋》

05.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06.西晋·陈寿《三国志》

07.西晋·潘安仁《西征赋》《伤弱子序》

08.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六引皇甫谧《解服散说》

09.唐·房玄龄等编著《晋书·皇甫谧传》

10.唐·房玄龄等编著《晋书·左思传》

11.唐·房玄龄等编著《晋书·张轨传》

12.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十二·服诸石药及寒食散已违失节度发病疗之法合四十五条第三》

13.唐·李泰《括地志》

14.唐·李吉甫(编著)《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新安县》

15.清·康熙三十三年(1768年)《新安县志》

16.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渑池县志》卷上《地理志·古迹》

17.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浅仓屋藏版

18.《新安县志》,(1939年)张钫主编

19.《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198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甘肃分会针灸委员会编

20.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南省志·地名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

21.戴庞海《中原文化大典·地理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22.《皇甫谧遗著集》(文学卷、医学卷),广陵古籍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