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价会涨到什么时候?机构预测2021价格行情趋势

2021-05-07 12:06:41 作者: 大宗商品涨价

  中金公司:大宗商品价格猛涨能持续么?

  4月以来,铜和螺纹期货分别上涨10%,动力煤上涨7%,农产品也开始表现,豆粕、玉米和豆油也均有上涨。这种普涨是否意味着通胀预期再次急剧升温,又会以何种方式结束?

  大宗涨到了哪个阶段?

  直观地看,2021年的各类工业品价格同比与2017年相比,明显涨幅较大。以“螺纹金”为例,从短周期来看,本轮钢价上涨维持了近3个月,中周期的上涨已有一年之久,而长周期则是从2016年出现的分水岭。当下市场情绪分为两派,一是坚定的多头认为螺纹钢能够直上6000元/吨,二是悲观看空的,认为当前价格已经达到十多年的新高,下游已经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

  目前全球通胀的可能性已经较高,比如巴西、俄罗斯都已经由于通胀而被迫加息,美国的通胀也在演绎中。近期商品期货的超涨是否意味着未来新一轮通胀会超预期呢?一般来说,通胀需要有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工资上涨来配合,所以在每一次的通胀过程中,工业品通常先涨,然后传导到农产品,就会共振形成较高的CPI。

  这一轮疯狂大宗价格的背后真实驱动,不是周期,而是疫情拖累了服务项价格、当前CPI偏低,央行被迫继续宽松;因此相比以往,市场在炒作通胀时也愈发不忌惮央行的紧缩,而在充裕的流动性下,具有金融属性的商品价格也一再上涨。这种背离到一定程度就会收敛。

  物价上涨会持续吗?我们认为上游对下游的挤压水平处于较为极端的状态,价差可能需要收敛。大概率结局是央行收紧信贷,上游价格涨幅放缓,下游逐步跟上,但也最终回落。目前PPI与非食品CPI的剪刀差正逼近2017年的高位,看图1,剪刀差可能在3个月左右才能冲顶。目前从M1-M2(3个月平滑)的数据看,PPI也在3个月左右见顶。

  大宗涨价是否对CPI造成压力?全面通胀的前提是农产品和工业品的趋同。我们取南华农产品指数与金属指数对比,统计二者月度的相对涨幅(图2),今年金属对农产品的相对涨幅明显扩大,趋近2016年底的高点,而2016是二者背离比较极端的时候。回顾当时的进程,2015年11月工业品指数先启动,随后2016年初农产品价格启动并且跟随工业品一起上涨。但是到2016年11月后,农产品明显见顶,而工业品则小幅回落后继续上涨(图3)。但最终由于农产品和猪肉价格拖累,抵消了核心CPI的上行,CPI读数上行幅度有限。如果这一次情形类似2016,则有可能金属和农产品涨幅一起回落(图4),那么CPI读数的压力不大。

  但这一次周期与2016年的不同之处在于两点,第一,农产品涨幅较大,部分农产品(玉米、豆油)已经超过2015-16年的最大月涨幅(图5),而粮食成本上涨可能会造成CPI食品项的上行压力。第二,工业品内部涨幅均匀,我们选取各类工业品的涨幅离散度(每月的最高-最低涨幅,图6),我们发现价格离散度有一定扩张,但离散度相比2016年的高点还有一段距离,这意味着商品的供需状况相比2016年(大宗刚刚走出深度的产能过剩)更为健康,这也会带来后期价格普涨的压力。所以,中美CPI读数可能都有一定的压力,工业品和农产品同步上涨,美国的CPI压力显然更大。而这会从流动性的根源对大宗涨幅起到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