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丝绸甲天下。20年前,当你在杭州街头问起“万事利”,知者甚少。而今天,“万事利”三个字已成为中国丝绸业中响当当的名字。46年品牌打造,万事利走出了一条“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的新丝路。
回望46年的品牌打造之路,有三句话可以总结万事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杭州走向世界的历程。
别人不敢干的事,我干了!2001年,中国干了件大事,加入WTO,融入世界,向着经济强国迈进了一大步。当众多企业都准备借着这股东风开启全球化拓展之路时,我们却干了一件震惊业界的事:关店!把全国20多家品牌专卖店几乎全部关停。
为什么?因为当时仅杭州就有几百家同类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再加上开店模式成本高、库存挤压,难以为继。
店关了,怎么卖货?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接企业订单,从ToC到ToB,利用丝绸的天然礼品属性,另辟蹊径,开拓了企业的团购业务。
怎么干?我们用关店省下来的资金,组建了一支百人大学生销售团队,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优秀的沟通能力,去敲开一家家企业的大门,从50条丝巾的小订单,到上千上万条的大订单;从被自己内部质疑,到短短一年实现盈利,我们在几乎零投入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订购的集群效应,打响了品牌,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品牌之路。
二,别人觉得“不划算”的事,我干了!打造品牌,企业家应有长远眼光,注重长期价值,不计较一时一地得失。
大时代,一次次地成就万事利。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我萌发了一个念头——要让中国丝绸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于是,我们起草了一本百页左右的图文方案,并想方设法递交给了奥组委,没想到很快收到回复:奥组委决定由万事利来制作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服和奖牌绶带。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其实当时很多企业并不愿意承接赛事生意,因为很难赚到钱。但在我们眼中,这并不是一单生意,而是我们中国丝绸走向世界的一次千载难逢机遇。为了不负这次机遇,我们以高出预期5倍以上的成本来精心打磨每一件产品,光设计方案、工艺调整就改了不下100次。2008年8月,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礼仪小姐一袭“青花瓷”旗袍,以中国丝绸行业的顶尖设计水准与织造技艺,惊艳了全世界。
从此以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峰会等重大国际盛会,都有万事利丝绸产品的悉心订制。G20杭州峰会,万事利更是呈现了8000多件丝绸产品,包括礼宾服装、国宾纪念礼、丝绸装饰艺术品、丝绸桌签、丝绸节目单、丝绸邀请函等等,外国元首、第一夫人所到之处,都有万事利的产品。他们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我们创造出了“世界盛会上的万事利现象”!品牌之路,不是划不划算的事情,而是梦想的事情、情怀的事情、责任的事情、担当的事情!
三,别人“吃不准”的事,我干了!时代,一次次给爬坡过坎的企业们出难题,又一次次给予解题者以奖励。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人工智能扑面而来,给传统经典产业以很大压力。我们认识到,在这样的时代,重要的并不是互联网买卖,而是互联网思维。
为了培养互联网思维,2010年,万事利内部发起了一场触网行动。公司给员工发手机,鼓励每个员工人人成“网红”,每人要有3000个以上粉丝,还利用互联网手段来升级TB业务,员工的人均销售额十倍的增长。2016年以来,万事利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互联网零售额增速显著。
然而,光有互联网思维,还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万事利先后建立起大型的花型数据库,积累了20万个丝巾花型;研发了双面数码印花、环保印花、AI设计等领先科技,吸引了各大品牌纷纷前来寻求合作。一次次地创新与求变,成就了万事利“不断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行业优势。
人生没有坦途,也没有天然的万事皆利,只有干出来的“万事皆利”!展望未来,我们将始终抱着一颗“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的初心,在打造民族品牌、国潮品牌的路上,砥砺前行!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李建华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