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用好改革成效翻好治理新篇

2021-05-27 13:12:29 作者: 雷波县用好改

    雷波县以深化城乡基层治理“三治融合”为抓手,集中攻坚基层治理重要地区和薄弱领域,突破党建“真空”、治理“缺人”、服务“失能”等难点,稳步有序实现基层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引领示范。一是优化基层党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大力推行170个村(社区)“一肩挑”、“交叉任职”体制。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对锦城镇社区等7个拆并后达到50人以上的党支部要求设党总支。鼓励县域170个村(社区)党组织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全面激活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二是彰显党建引领价值。扎实推进“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工程,突出党建月会任务清单派遣机制,借力“双报到”靶向指引基层党组织开展“收集群众需求,建立治理清单”活动,累计收集问题3000余个,协助解决治理难点2000个。确保基层党建“干有路径”,基层治理“干有方向”。三是发挥党员队伍先锋作用。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构建和谐美丽雷波”等文明实践活动,依靠3000余名党员参与下的4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实现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真正实现全民参与自治、深度自治、规范自治,从“站着看”到“跟着干”,从“被动干”到“主动干”的转变,掀起率先示范、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热潮。

  二、健全组织体系,优化服务功能。一是延伸党组织链条。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为导向,构建起城市基层治理“1+1+N”组织架构,即筑牢1个党支部,1个居民委员会、“两委”干部、小组长、单元负责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等共同商议社区治理与发展的战斗堡垒,让党的组织阵地延伸到小区、楼栋,走实基层组织体系“最后一米”。二是列好党员报到队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探索建立党员中优秀创业能手、致富带头人和“两代表一委员”回居住地党组织报到”柔性回引制度,号召党员、“两代表一委员”主动回家,让党员真正在“八小时外”“生活圈中”“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三是用好用活奖惩机制。推行在职党员考核评价制度,各级党支部全程纪实党员报到、承诺、践诺和请假等情况,作为党员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并纳入党员所在单位基层党建年度考核内容,真正变“党支部找党员”为“党员找党支部”。

  三、建强骨干队伍,凝聚共治合力。一是抓实各方力量下沉一线。推动机关党建、农村党建互联互动,把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为民办实事等公共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一线,将县级部门(单位)联系结对包建村(社区)工作进一步拓展延伸到组户,激活治理“神经末梢”,实现治理触角与治理对象“零距离”。二是着眼造血功能持续用力。遴选公道正派、能力较强、热心服务的能人担任党小组长、楼栋(单元)党员先锋,结合学历提升培训一批村(社区)履新干部,培养一批“讲政治、懂乡村、会经济、善治理”的优秀年轻人才,培育一批具有专业化素质能力的村(社区)专职工作者后备队伍。三是汇聚多方力量夯实队伍。统一用好离任三职、统筹政法网格、群团志愿者和卫健“三合一”等近千名现有人才资源,规范设置社会治理专职委员、乡村振兴专职委员、社区网格员、治安管理员及人民调解员,配备警务室人员,组建治安巡逻队及环境整治队,建强多规合一的基层治理队伍。

  四、强化机度保障,提升“三治”效能。一是推行议事联席会议机制。倡导“小事进亲民活动室,大事上联席会议桌”的化解机制,通过召集村(社区)“两委”、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乡镇下沉领导干部等议事会成员,延伸拓展“矛盾不上交”,2021年累计实现群众诉求在“家门口受理办结”近万件,进一步拉近干群距离,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二是创新积分制管理机制。以全县唯一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阳光社区为试点,倾力引进企业入驻打造“爱心超市”,以收取超市租金充盈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的同时,通过超市搭建“树德积分消费”平台,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结合“红黑榜”创建,引导开展“洁美家庭”“五美家庭”“最美志愿红”“致富达人红”“示范家庭红”“奋进少年红”等积分兑换超市消费券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共治的积极性。三是打造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机制。以成立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为抓手,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明确化解责任人、责任单位、化解时限。选配村(社区)常职干部兼任法律咨询员170个,推选民间声望高的“德古”调解员200余名,依托以案释法、法治讲座等形式,以“七五”普法等为契机,进楼入户培养“法律明白人”500余名,形成“公调+民调”相结合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成功调处率达98%以上。

 

 

 

 

--推广

来源: 消费日报    | 作者:陈长琴    | 责编:华晓梅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