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织布机搬到抖音,吸引10万年轻人围观

2021-06-11 10:43:57 作者: 他把织布机搬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朱立群在抖音开了账号。在连续发了几个科普视频后,他迅速积累了近10万粉丝,获赞超过百万。

“这是个机遇。”

于是,朱立群顺理成章地将销售重心从海外转至国内,并花费更多精力深耕线上。通过抖音的兴趣电商,朱立群在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开辟出属于手艺人的一席之地。

“2015年以前出口订单占到八成,现在这个比例倒过来了,主要都靠国内。”过去基本不抱希望的散客订单,竟也渐渐占据了工厂销量的重要一部分。

销量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抖音,朱立群看到了属于传统手艺的“未来”。

这一点让他感到欣慰。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国内消费水平高于国外,就不会出现乱压价的情况,更是少了许多物流压力。营收效率提高了,企业的赚钱能力也就提高了。

如今,朱立群成为抖音电商非遗好物代言人,他希望通过抖音电商让更多人看到、买到好的丝织品。他也乐见墙内开花墙内香,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上这项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技艺。

用户的热衷,给坚持织罗这件小众文化的传承人朱立群带来信心。

“中国那么大的市场,100个人里要是有一个人能透过屏幕爱上我们的罗织品,那也是一千多万的潜在客户了,还愁养不活我们几家小工厂?更重要的是好手艺也不愁没人欣赏,没人传播了。”

毕竟无论什么传统手艺,大众的需求,才是支撑它传承下去的根本动力。

用最年轻的方式,为传统手艺正名 

但互联网天然的两面性,又给罗织品的破圈过程带来了不小的波澜。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了解、种草罗织品,搅乱行业规范的投机者亦开始显现。

“我们居然在网上发现卖‘假罗’的了。” 朱立群的儿媳,同时也是北京服装学院在读博士生的杭航聊起这点时义愤填膺。

在学术界,包括绫、罗、绸、缎等我们熟知的概念在内,几乎所有传统织造技法都有明确的规范界定。

“但现在很多不良商家打着罗的旗号,在卖一些低门槛的织造品。”杭航介绍到,“最典型的就是透孔组织,或者叫假纱组织,这在学术界都是有明确定义的,不是说有孔就叫罗,因为不是绞经组织结构,所以制作工艺和罗差别是很大的,当然质量也是天差地别的。 ”

左为假纱组织,右为三经绞罗

而更令朱立群和杭航不能接受的一点在于,“假罗”不仅混淆产品概念,还会“拉踩”正版,将目前市面上相对高价的真罗说成“手工制造、产能落后,溢价过高、性价比低”。

“什么年代了,真正的罗织品也不光是纯手工的啊,我们工厂也是半自动化生产,除非学术领域的复制项目,正常的生产效率能达到一天5-10米,虽然不高,但也基本能支撑供给。”杭航坦言,“只是囿于罗独特的组织结构,不能依靠完全现代化的手段大规模生产,传统机器产能有限,又对操作工技能要求较高,导致年轻人不太愿意来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