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吴元新把“土布”变时尚品,在抖音让非遗“活”起来

2021-06-17 15:56:51 作者: 非遗传承人

           天蓝云白,海蓝浪白……蓝白之色,就像是大自然的本初之色。

南宋匠人们用蓝草,把天和海的颜色印染在棉布上,代代流传,终在明清成为了人间最常见的颜色。蓝印花布制作的襁褓、衣物、被面……从出生到嫁娶到去世,伴随着普通百姓们度过一世的时光,也获得了“衣被天下”的赞誉。

一件蓝印花布,在染色时由绿变蓝、由蓝转青,不断氧化不断颜色加深;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又逐渐磨损褪色,却因沾染生活气息而愈发清美。外国友人曾对吴元新说:“蓝印花布是有生命的”。

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多年来,吴元新辗转21个省份,收集来5万件蓝印花物件。对着这些千姿百态的蓝印花布,吴元新对艺术大师张仃所说的“清新之气,自由之气,欣欣向荣之气”,更是感受深刻。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蓝印花布的蓝白之色,能在人间重新“活”起来。

土布洋布

吴元新和蓝印花布打了一辈子交道了。

从小开始,奶奶纺纱、母亲织布、父亲染色的画面,就是吴元新记忆里最深的底色。吴元新的家虽在江苏启东城区内,却是保有土地的地道农民。就像课本里典型的“男耕女织”家庭一样,吴元新的长辈们在江南土地上轮种着稻棉,衣食自给。

直到上中学,吴元新才发现,原来城里的孩子穿的都是用“布票”买来的、机器纺织的“洋布”。再看看自己身上的“土布”,少年吴元新突然觉得有些自卑和不好意思。母亲安慰他:“这是我们自己织出来的布,我们只要穿得干干净净的,不比他们差。”懵懵懂懂的吴元新也就没有多想。

1976年,吴元新初中毕业时,当地组织了一批原来从事印染的小业主,建立了一个蓝印花布的印染作坊,一边帮老百姓染布,一边做一些出口外贸的产品。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