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猴痘病毒会“人传人”吗?猴痘会自愈吗?

2022-09-17 11:43:50 作者: 科普 | 猴

重庆市卫健委通报,2022年9月16日重庆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同时,重庆卫健委对什么是猴痘、猴痘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治疗进行了解答。

一时间,朋友圈也开启了在线问诊模式。

来听听西南医院传染病科专家的在线答疑:

Q1:什么是人兽共患病?

A: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如鼠疫、恙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可受到感染。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数百种微生物。

猴痘的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1970年在刚果确诊首例猴痘病例,目前认为,非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为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而且,病例主要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地带。 在非洲以外地区的非地方性流行地区,既往发生的猴痘疫情较少,且本地传播有限,且绝大多数都有非洲地区旅居史。但从2022年5月开始,截至9月14日,全球103个国家/地区共报告猴痘确诊病例59147。

图片来源:WHO

Q2:人与人之间主要是怎么传播的?

A:皮肤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上写着:“动物传人需要接触体液,而人传人则是因为密切接触了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需要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才会传染。”

最近几项研究表明:1、猴痘患者皮肤损伤处采集的样本中含有的病毒比从咽部采集样本的病毒含量多很多;2、本次病例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多为男男同性恋者,疫情传播与性活动密切相关;很少发生在从未与之发生性接触的家庭成员里;3、在他们检查的人群中,口腔和喉咙里较多的病变与口交行为有关,而肛门内和周围较多的病变则与肛门性行为有关。

按传播方式分类的猴痘病例。在报告的病例中,其中97%(7541/7741)确定为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23%(5315/23290)的病例有传播方式的数据,其中91%(4856/5315)报告通过性接触传播。(截至2022年8月7日,图片来源WHO)。

Q3:什么是自限性疾病

A: 自限性疾病是指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控制,并依靠自身免疫逐渐回复痊愈,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某些病毒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自限性疾病有:流感、腮腺炎、甲肝、戊肝、水痘、轮状病毒肠炎等。

2022年版《猴痘诊疗指南》指出: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

猴痘潜伏期是5-21天,多为6-13天,临床表现早期为寒战、发热,伴头痛、乏力、肌痛及背部疼痛。多数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发病1-3天出现皮疹,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四肢→全身)。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的变化。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