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

2022-10-10 09:39:29 作者: 这届年轻人爱



文|黄小艺

越到节假日,文旅人越忙碌。

晚上八点半,赵元新正对着化妆镜中有些许疲惫的自己,卸下厚厚的睫毛膏。作为文旅景点的表演工作人员,每逢佳节就会格外繁忙。她所在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从开业就持续火爆,每逢节假日游客更是爆满,国庆客流高峰期间,街区闭市时间从21点半延长至24点,七天客流近五万人次。

“上班日增加了一天,再加上投入演出需要专注,连续六天工作有点累。”赵元新对商业数据派说道,“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和游客互动,累也可以坚持。”

今年十一前后,“反向旅游”频频登上热搜,成为讨论的焦点。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哪些冷门景点”、“小众旅游”成为搜索热门,人们开始把5A级景区和同质化、人挤人划上等号;而另一群不能出游的人们,开始靠P图实现云旅游,仿佛加个沙滩背景,拿出一个椰子,就能幻想自己在海边度假;还有“社牛”在小某书上晒出自己旅游的时候,直接交份子钱参加当地婚宴的经历,美其名曰“旅游的最高境界是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人们依旧需要出游,但只有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才能俘获这爱新鲜、爱体验、“爱摆烂”的游客。其中,露营、剧本杀、古装等沉浸式的项目,成为年轻人“一日游”的首选。

而要做到沉浸式,就少不了幕后的NPC、装扮人员为大家营造出氛围感。十一期间,商业数据派与几位NPC、商铺老板聊了聊,他们是戏中人,也见证着游客的戏如人生。

01 风姿绰约的花魁,盛极一时的长安

>>长安花魁,赵元新

在灯火辉煌的大唐市井之中,街道两侧站满了等待表演的人们,一位身着华丽唐袍的美貌女子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缓缓登上雕樑花车。花车摇摇晃晃,展示出她的摇曳生姿之态。

这正是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重头节目——《极乐之宴》里的一幕。从早上8点半到景区开始妆造,10点“入戏”,到晚上8点半结束,花魁扮演者赵元新一直顶着5斤重的满头珠钗、穿着繁复唐服,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花魁角色之中。

这位花魁,正是唐代著名歌姬许合子。据记载,唐玄宗曾举行与民同乐的庆祝宴会,场面喧哗直接盖过了演出音乐声,许合子登台表演,歌声一出,令万人默声倾听;而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IP中,许合子花车游街斗彩,一曲《短歌行》,也引得万人空巷。

“做花魁,仪态上要张弛有度、端庄优雅,才学上要精通诗歌、出口成章。”赵元新总结道。

不同于演员,沉浸式NPC需要近距离、互动表演。想做到把游客带进戏里,演技、台词储备、临场反应缺一不可。

“公子,可愿与小女子对诗一首?”,赵元新在街区中随机游走的时候,会找游客“对诗”,当偶遇其他NPC诸如李白、玄奘、将军等,还会展开“对手戏”。她告诉商业数据派,街区的70余个NPC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导演组,会与角色一同编排各种小桥段,“基本上会把所有可能性编排一遍,然后背得滚瓜烂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而作为表演的参与者,游客的表现是不可控的,演员需要极强的临场反应能力。赵元新说道,“游客可能会问一些很出戏的内容,比如花魁你手机号多少,花魁你几点下班,都需要以角色的人设机智地回答。”

要做到不被游客带跑偏,反而把游客拉进戏里,需要幕后大量的准备工作。

熟能生巧,赵元新前后3个月经历了3轮面试,上岗前光彩排就有7个月,如今每周仍要彩排节目。长期的练习,已经让她摸透了花魁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也足够相信自己就是长安花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清平调》《短歌行》等李白、杜甫的诗歌,是必备内容。赵元新笑着说道,“你以为是在景区演戏,其实是来文化进修的。”

“街区像是一个唐朝的平行宇宙,会有各种各样新的故事发生。”这也意味着,赵元新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民俗、诗词知识,排练新节目。七夕节,作为花魁的赵元新就进行了一场“抛绣球”的游戏;中秋节,又与游客们一起制作月饼、花灯、猜灯谜。


▲排练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西安人,赵元新从小就会在大雁塔下买簪子、盘头发,想象着千百年前的大唐盛况。如今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上班当花魁,像圆梦一样。

谈及初次开市表演,她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最开始,要时刻提醒自己就是在大唐的人。首演那天,初次面对游客,一直在想我要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很紧张。但现在,只要我穿上唐服、戴上首饰、着上妆容,我就已经是大唐的花魁了,这里也是我的长安。”

02 未成佛的玄奘,更真实的大唐

>>玄奘,方舟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