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里的生死课:5个小时160多针,缝合完遗体后家属放声大哭

2022-11-02 21:43:53 作者: 殡仪馆里的生

 

今年《人生大事》《三悦有了新工作》等影视剧的热播,把殡葬行业置于聚光灯之下,然而对于殡葬专业的学生来说,殡仪馆是真正的生死课堂。

在这里,他们第一次感知死亡,第一次服务逝者,他们迎来送往,见证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离开。从踏入这一专业的大门开始,他们便不断研习着生与死的命题,学习如何处理死亡、告慰生者,以及在死亡中不断体悟“生”的意义。

正如一位殡仪专业的受访者所言,“越是直面生死,越是珍惜当下的生活”。

1

从入门到实践

“人的皮肤很薄,缝起来和硅胶模具不一样”

去了殡仪馆实习,茶泉灵才知道,缝合遗体和缝合硅胶模具,完全是两种感受。

医用硅胶皮肤虽是厚厚的一层,但下针容易,一针便可以穿透,对力度也没什么要求;人的皮肤很薄,缝合时力度要轻;皮下还有脂肪,一针下去,偶尔还会触到一些碎骨头。有时,茶泉灵还会为冷冻的遗体缝合,冻得久了,尸体脱水,死者皮肤变得粗糙,摸起来像张羊皮纸。

从大一开始,茶泉灵就开始利用假期时间到各个殡仪馆实习。她曾就读于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系。作为一个女生,她当初报考殡葬专业,是听说毕业生能百分百就业。茶泉灵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生活中大小事宜都靠自己拿主意,学殡葬专业、未来做殡葬,家里人也没有反对。

茶泉灵在殡仪馆工作 图据受访者

和茶泉灵不同,目前在读殡葬专业大二的刘嘉,曾遭到来自家庭的巨大阻力。高考后,因分数和预期相差太多,她一次次志愿滑档,直至完全滑出本科。最后,在可选报的专科专业里,她执着于殡葬专业。她从殡葬专业学生分享的日常中看到了这群人的未来和价值感。刘嘉觉得这个专业很酷,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很勇敢,而她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

但父母不同意,他们觉得殡葬业“晦气”。刘嘉用就业率和个人喜好软磨硬泡了很久,直到现在,她觉得父母只是“被迫”接受了她的选择。“他们觉得女孩子不该干这一行,但又没法改变我的意愿。我告诉他们如果我不学这个,其他的我也干不了。”刘嘉说。

目前,全国只有8所中、高职院校开设了殡葬专业。刘嘉所读的院校采取三年制的培养方案:大一主要学习一些通识课程及殡葬理论;大二则集中学习专业课及实操课,包括遗体整容技术、遗体防腐技术、火化原理与操作等;大三时,全部学生要开始为期半年的定岗实习,为其走上就业岗位做准备。

对于大多数殡葬专业的学生来说,进入殡仪馆,才算真正开始上生死课。

021

用仪式告慰生者

“尽力满足生者的愿望”

“那天见到的遗体比人生前20年加起来都多”,去殡仪馆实习的刘嘉,第一天就接运了6具遗体。

最初他们去接的是个老奶奶,八十几岁的样子,脸被帽子遮住,遗体被放在厨房里的一张小床上,“比宿舍的单人床还窄”,上面铺着一层老式的花色被褥。刘嘉听着师傅的指令,把老人的遗体抬进裹尸袋里,再运送到殡葬专用车上。当她用手托起那具瘦弱的遗体时,只感受到寿衣的触感和重量,“像只有70多斤”。

第一次接触遗体,没有刘嘉想象中的害怕,反而有些心酸与难受。在遗体被搬走后,老人的家人将那个花色被褥放进了垃圾桶,“当时觉得无论生前和家人多么亲密,死后都会有隔阂,人们对死亡还是忌讳的。”

“我们的专用车没有停下过,放下这一具,马上去下一家。”

除了接送尸体和处理死亡,对殡葬从业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死亡的仪式告慰生者。

“尽力满足生者的愿望,有时也是一种安慰。”目前读大二的王颜,曾在山东潍坊的殡葬服务中心实习。在实习时,她负责遗体的火化和交递。她曾火化过一具两岁女孩的遗体,小小的躯体躺在火化机的推板上,看起来像睡着了一样。王颜知道,那样小的遗体,火化后基本很难找到骨灰,“但为了家属有个念想,我们还是尽力找到几块,交给她的家人。”

告慰生者同样需要一定的技术与耐心。毕业后,茶泉灵正式成为某县城殡仪馆的遗体防腐整容师。她曾为一名因意外事故去世的男性做遗体缝合与整容。因为货车侧翻,遗体严重破损,他的遗体从肋骨到臀骨,整个长条裂开,肺部裸露在胸腔外,两只腿的膝盖和小腿骨头都碎掉了。妻子看到这一切,整个人都很崩溃。茶泉灵想“尽力还给她一个完整的丈夫的身体”,她缝了5个小时,160多针。当茶泉灵将完整的遗体交给逝者家属时,“妻子看了后大哭,跪在地上对我们说谢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