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节十八岁:国漫“出海”如何趟入“深水区”

2022-11-29 09:14:20 作者: 动漫节十八岁

   11月27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落下帷幕。一个世纪前,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画师、日后成为中国动画事业奠基者的万籁鸣、万古蟾兄弟,以一部一分钟的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拉开了中国动画的序幕。

  中国动画走过近百年历程,如今迎来了中国国际动漫节的18岁“成年礼”。

  5.54亿元现场签约,比上届增长13%;57个国家和地区的292家企业机构,线上线下1023万人次参与,4073场一对一洽谈……外部纷扰、疫情反复之下取得的这份“成年礼物”,犹显珍贵。

  18年,一个展会给区域发展带来了什么?国漫下一个“中国故事”将如何展开?

  从无到有

  动漫塑就“一产一城”

  国漫,崛起过。

  《大闹天宫》、《过猴山》、《三个和尚》、《猴子捞月》、《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甚至蜚声国际的佳作经典。但靠大师手工精雕细凿“攒”出来的经典,过于稀少,靠经典常年“值班”影院终非文化供给的常态。

  国门一开,日漫、美漫大举涌入,国漫从此迈入近20年的“代工”时代。2004年,一篇《孙悟空难道不敌阿童木》的新华社评论引起巨大反响,其中的一问“中国有最大的动漫市场,为什么没有国家级展会”被杭州接了下来。

  彼时,杭州争这个“节”并没有太大优势:动漫企业还不到10家,几乎没有什么产量。但杭州依旧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深厚的人文底蕴,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2005年,第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应运而生。

  “每年杭州做东,邀请大家来聚一聚,久而久之,浙江自然有了产业氛围和基础。”中国国际动漫节执委会秘书长王文硕,把动漫节比作一年一度的“团圆”。它为动漫产业发展集聚了现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和技术流,为浙江动漫产业提供了土壤。

  动漫节引入资源,迅速在本土播下种子、生根发芽。

  以杭州为例,首先跟上的,就是政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从2005年的每年5000万元,增加到7000万元,再到今年的一个亿。2017年的“18条”新政把按分钟补助改为按销售收入补助,今年的新政更是将电竞产业纳入其中,推动动漫与电竞融合发展。

  截至去年,杭州的动漫游戏企业达350余家,年产值更是达到了328.5亿元。

  充裕的民间资本,为动漫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养分。浙江中南卡通,就是在浙江民营企业扶持下成长的本土动漫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让它借助动漫节不断开拓,拉起了动漫产业链。

  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大咖“闻香下马”。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黄玉郎等一批动漫名家落户杭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动漫节的影响下投身动漫产业。如今,杭州已集聚动漫游戏从业者2万余名。

  “剧本、制作、后期、发行,都可以在杭州找到优秀企业。”浙江省动漫产业学会执行秘书长沈玉良说,杭州的动漫游戏企业众多,内容创作多元,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动漫加工研发、创意制作、商业运行和衍生产品开发的全产业链。

  在杭州的带动下,浙江多地动漫产业跑上了赛道。2008年,宁波针对原创动画企业推出了相关补贴政策,吸引了一批外地动漫企业落户。自此,宁波原创动漫分钟数多年来连续保持全国前十、浙江第二。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浙江动漫游戏产业已步入国内第一梯队,形成了以杭州为龙头,宁波、绍兴、嘉兴、衢州等地多点开花的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动漫作为杭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一门文化“手艺”,重塑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大众文化传播格局,润物无声地“植入”了日常城市生活。

  许多参展商告诉记者,他们接的单子五花八门、千行百业,公安消防、反诈警示、反腐倡廉,无所不包,“谈合作,搞活动,聊策划,谈着谈着就要求设计一个鲜明的动漫形象”。衢州的“南孔爷爷”、绍兴的“少年师爷”、湖州的“水晶晶”,更是从动漫IP演变成了城市品牌的视觉形象……

  走出舒适区

  国漫“出海”要趟“深水区”

  上世纪60年代的国漫崛起,毕竟只是刹那辉煌。水墨动画也曾经是中国动画的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但数字时代的来临,这张名片已匿迹多年。

  “日本漫画以经济节约型为特色,通常线条简单、犀利,好莱坞动画造型比较夸张,人物个性鲜明。那么中国动漫是怎样的风格?”相比于日漫、美漫,中国国产动漫的辨识度仍待提升,这是本届动漫节许多专家的共识之一。

  2020年的一部网络动画《雾山五行》引起了本届动漫节上专家们的热议。这部小制作虽然只有短短三集,却在海外热播,不少专家认为可以将其称为水墨动画在数字时代重生的标志。这部作品没有模仿时下流行的3D效果,而是采用中国最传统的水墨画风格。电影动态美学和国风静态美学巧妙结合,被人们认为是真正的中国动画。

  “这就是鲜明的风格特点。对外传播,要树立自己的平台和品牌。”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认为,品牌的要素之一就是风格特点。如今有了动漫节这一通道,“出海”后如何让中国作品成为世界喜闻乐见的佳作,找准风格特色十分重要。

  近十年来,国产动画加速发展,改变了以往粗放式发展的业态。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咤:魔童降世》,再到《济公之降龙降世》《新神榜:杨戬》,东方神话故事的精神内核融入精美现代的制作手法,将国漫发展历程再推至新阶段。

  本届动漫节上,同样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涌现。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国漫的美术设计、造型设定、运动表现等方面,逐渐达到世界一流水准。但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如果仅仅局限于对中国传统IP的挖掘,总是停留在四大名著,这就成为国漫的一个新的“舒适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