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全靠抖 杭州集中供暖能安排上吗?

2023-01-16 10:01:04 作者: 过冬全靠抖

  今日雪花飘落,一个老问题又被很多人提起:杭州怎么还没集中供暖?

  说到集中供暖的话题,想必大家对“秦岭-淮河”一线并不陌生,这条线在中学地理教材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划分了地理上的南北两方,而且还是一条“供暖线”。一线之隔,就是“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的温感之差。

  在当时来看,这是兼顾客观条件和民众需求的科学选择。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南方居民对供暖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湿冷再叠加海风的江浙沪一带。

  作为地道的江南水乡,我们都经历过“过冬全靠抖”的困窘。对于集中供暖,杭州的居民是有真实需求的,且市两会上不时都会有代表委员提及。

  那么为何这股冬日暖流,迟迟不能入杭州呢?

  够不够冷?浙江北部已达集中供暖标准

  江南的冬天,到底冷不冷?

  我们以杭州为例。根据杭州市气象台数据,前年冬季,也就是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平均温度6.7℃,基本上接近常年冬季6.4℃的平均温度。

  看起来还行是吗?但抛开地势、湿度、风速,只看温度来谈冷不冷,那就是不讲武德。

  比如,有时候你看天气预报20多度,心想今天可以去“补补钙”,结果一出门热化了,可能就是那天把buff叠满了:无风,潮湿,光照强。

  所以,你对“冷热”的感受是上述这些因素一起影响的,这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体感温度。南方相对来说比较潮湿,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当空气中的水汽温度低于自身温度时,我们就像行走的加热棒,真正做到了“燃烧自己,温暖空气”。所以,北方朋友经常把杭州的冬天戏称为湿冷“魔法攻击”。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相关专家,基于气温和体感温度,对南方地区供暖进行了必要性分析。综合1961年至2017 年气象数据,得出结论:浙江省北部、江苏省、安徽省等地区累年日平均体感温度低于5 ℃ 的日数,大于90天,达到了集中供暖的标准。

  这也意味着,咱们杭州人喊着要暖气,并非娇气,而是切实的生活刚需。

  毕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是需要现实投射的:在江南冬日里,穿一件薄衫,在暖屋中其乐融融,也是幸福感的具体呈现场景。

  可不可行?取暖先算能源账

  想要集中供暖,首先要解决“卡脖子”问题:供暖的热源来自哪里?先要算好能源账。

  北方集中供暖的热源大多是热电厂和锅炉房,主要的能源燃料是煤,北方城市大部分在规划阶段就对供暖管道、设备等进行了部署。

  那杭州乃至江南地区能否也采取该热源?橘生淮北则为枳,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杭州天然气有限公司服务发展总经理程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我国80%的煤炭资源都分布在北方,不具备以煤为供热来源,“成本会相当大。”

  大到什么程度?光运费就吃不消。根据目前海运煤价格,每吨运费是50元一吨上下,3万吨级的船,仅从天津港运至宁波北仑港,光运费就要近200万。花这么大价钱拉来的煤,只是单纯拿来烧开水,再加上长距离输送管网的热损失,能源产出比极低,不划算。

  杭州曾经的短暂集中供暖史,也能印证这一点。

  早在本世纪初,杭州曾经有过一场“供暖实验”:由杭州热电公司和热力公司两家进行集中供暖,惠及一百余家工商用户以及20个小区的居民用户,共约2万户用户,杭州也因此成为长江以南第一个试点集中供暖的城市。

  但集中供暖仅实施3年左右,就在2008年匆匆落幕,究其原因,是杭州热电厂的设立,原本是向工业厂区提供蒸汽热能,后来向居民用户集中供热是利用富余热能。后期工业厂区陆续搬迁,单纯向居民供暖,杭州热电厂就走向了漫漫亏损路,最终按下休止符。

  如今纵观整个杭州,能够利用余热的燃煤发电项目已几乎没有,想要集中供暖,热源得要另外想法子。

  另找热源,可行吗?近几年一直有专家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可能性:比如全国有大量的污水管网、地表江河水源、工业余热和浅层电能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清洁供暖的资源。

  而省内更有城市先行一步。2021年底,由嘉兴市海盐县与秦山核电共同投资的核能供暖示范工程项目第一阶段投入运营,3个生活小区实现核能集中供暖,且将在最近进一步铺开。据统计,一个冬天100平方米的房子只需花3000元左右的取暖费。这个价格基本在大部分家庭的可承受范围内。

  办法和可能性都有,但为何集中供暖在杭州依然如同“空中楼阁”般遥不可及?

  卡在哪儿?还有一笔低碳帐要算

  在如今的杭州,每每提及“集中供暖”的可行性,除了热源之外,常有一只“拦路虎”被摆出来——

  杭州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能源浪费。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要算一算背后的绿色低碳帐。

  诚然,从个体来看,居民家庭自备的取暖设备,效果或许不亚于北方的集中供暖。但分散供暖虽然建设规模小,管理灵活方便,可热源效率低、污染物控制难度很大。杭州的自发的分散取暖模式发展到今天,看似百花齐放,其实不过是在公共服务产品缺失下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

  就整个城市而言,自发无序的分散供暖,不仅效率低下,还影响着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最近几年,“迎峰度冬”已成南方电网的常态,前不久杭州市刚刚公布的电力负荷管理方案中就提到,冬季大概率存在用电缺口,如出现天然气供应不足、持续极端低温等情况,用电缺口将进一步增大。

  据测算,集中供暖用的锅炉容量大,热效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而分散供热的小型锅炉热效率只有60%左右,或更低。因此城市集中供热代替分散供暖综合起来可节约20——30%的能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