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车往好热闹 消费真的热了吗

2023-03-17 10:03:11 作者: 人来车往好热

   消费看起来处在不错的修复通道中——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3.5%,扭转了去年10月以来连续三个月下降的趋势。

  消费在回暖,你也一定感受到了。涌金君最近一个月的周末,前后去了西湖周边、湖滨商圈、西溪湿地、武林商圈……不管是商场饭店,还是旅游景点,都是人人人人人人。

  热门旅游城市也是人满为患,酒店组团涨价。以往一两百元一晚的经济型酒店,直接涨到500以上,关键还订不到。

  但又有人说了,酒店是涨价了,车企却降价大甩卖,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生意不好做,只有大促销才能卖出去东西。

  难道消费复苏只是一场表面热闹?消费的后劲到底有多大?

  其实,大家感受到消费恢复的反差,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复苏程度不同。仔细看看人多的地方就会发现,奶茶店、餐饮店确实大排长队,但是相隔不远的服装品牌店客流又少了许多,除此之外,诸如家居用品、香水、鞋包饰品等店铺的客流也不多。

  1至2月的数据和我们观察到的情况一致,餐饮等接触型消费大幅回升,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6.8%;但品牌专卖店收入同比下降5.4%。

  线上的情况也类似。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涌金君,今年三八妇女节电商大促,与旅游相关的户外用品增势强劲,但诸如服装、鞋类饰品等销售数据表现不如预期。

  总的来说,就是内部差别较大,冷热不均,花“小钱”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服务消费恢复速度快于商品消费。

  为何服务消费的数据更亮眼?

  这是因为服务消费大都是接触性消费,在三年疫情防控政策中受到的压抑程度最大,政策优化后,这部分需求自然会快速释放。

  而商品消费本身被压抑的程度并不高。眼下,就业压力仍旧较大,居民增收预期不强。2022年居民储蓄创下新高,今年以来,住户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惯性,看来大家的消费信心仍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

  第二,高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感受不同。收入代表着购买力,钱包鼓的人当然会更愿意花钱。

  举个例子,《2022中国高净值消费者洞察报告》数据显示,近三年,Chanel、Gucci、Prada、Dior等顶级头部品牌包袋平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32%。

  在杭州大厦,这些店铺的人流依旧不见少。杭州大厦相关负责人就透露,该商场的香奈儿精品店去年销售额达到了18亿元。话题“浙江人1年花18亿买香奈儿”也上了微博热搜,让网友直呼“原来消费降级的只有我”。

  第三,大城市居民和小城市居民的感受也不同。2022年《“百城、千街、万店”消费指数报告》指出,相较大型城市,三四线城市居民理性消费理念趋强,更加注重“量入为出”。他们更能守住“钱袋子”,倾向于合理规划,甚至设置了每月的消费额度和笔数上限,与收入进行合理匹配。

  这也与城市的消费结构有关。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结构已相对成熟和稳定,消费扩容和升级的空间可能相对较小,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体系整体尚待成长和发展,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相较大城市可能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如果你生活在小城市,平时也不怎么喜欢吃喝玩乐,就爱宅在家里玩手机,或许的确会觉得大家都不愿意花钱。

  事实上,今年消费市场总体复苏形势是稳中向好的。

  今年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说明市场需求活力在回升。

  而且从大趋势看,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会逐步增强。同时,过去一年疫情对消费的限制作用会逐步消除,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为实际的消费需求,这些都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

  这种向好的势头如何长期保持?2023年GDP增速目标是5%左右,要让消费能够真正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让其成为首要动力,至少今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要快于5%。

  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有两个关键点值得发力:

  一是内部修复,重点提升潜力人群的消费潜力。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亮认为,对于刚性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较大的低收入群体来说,一味促消费的作用有限。重点要放在保就业,扶持小店经济,降低小店店主们的经营成本等方面,促进群体收入增长,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让其对生活更有安全感。

  “对刚性支出占支出比重小,而对弹性消费有需求的高收入群体来说,就得优化商品供给,诸如汽车、房产等大宗商品消费,以及健康消费、品牌消费等新型消费。”他说。

  二是外部制造更多消费场景,也就是说要让原本不想花钱的人有冲动去花,让想花钱的人有地方可花。比如,全国范围内有“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浙江推出了“浙里来消费·2023消费提振年”行动,实施培育热点扩增量、创新场景拓市场、树立品牌优品质、提升主体强活力、助销26县促共富等五大行动,今年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促消费活动将有1000场以上,“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 。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进一步发掘消费下沉空间。之前冲上热搜的“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其实就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包括一日三餐所涉及的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等,也包括不起眼的维修点。

  这些便民生活圈,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另外一层意义就是让家门口的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毋庸置疑,消费是目前我国的关键性经济动能,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力量。但让它支棱起来,任重道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