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中华文明之外,还有一个文明也能与之媲美,历史足有四千年

2020-08-04 22:11:39 作者: 除中华文明之

提到古文明的传承,很多人都会想到汉儒文明。

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从原儒到汉儒到宋儒再到明儒,我们从儒家思想的演进发展路径中,不难看清儒家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汉儒完成了其意识形态后,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容纳了神圣化、政治化、伦理化的思想体系,并能够通过道德教化经由信仰的建构,渗透到社会人心之中。

可鲜有人知的是,除了如今家喻户晓的中华文明之外,发端于四千年前的犹太文明,也保持了其主体精神的传承。与汉儒文明不同的是,犹太文明虽形成较早,可是,其却在近两千年的时间内失去了繁衍的故土。也是正因为如此,犹太文明一直被客居地的主体文明摧残和打压。

那么,犹太文明莫非真的无史可依,传说中的死海卷轴真的存在吗?

1947年,居住在死海西北部村庄里的儿童,在一个山洞中找到了一些羊皮卷。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这些羊皮卷上的内容,是用希伯来文字书写的《圣经》。多年之后,一名以色列考古研究者又在死海沙漠谷底发现了《圣经》经卷,这些在死海周边发现的《圣经》卷轴被统称为“死海卷轴”。

其实,“死海卷轴”对考古学家研究《圣经》历史有着意义重大,来自特拉维夫巴尔伊兰大学的考古专家查南·埃舍曾表示:“死海卷轴”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羊皮卷中写的是《圣经》的两处片段,而2005年发现的《圣经》经卷,则写的是《旧约全书》中的内容。

除此之外,埃舍尔教授还表示:圣经经卷的发现地,是犹太人在公元二世纪用来躲避罗马人追杀的“避难山”。所以,这一收获,显然会给那些因该地区未有相关文物的出土而遗憾的《圣经》研究者带去一个新的希望。

2008年,一名考古学家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南边的遗址考察中,发现了一些三千年前的文字陶片。根据专家分析,这些陶片约被铸造于大卫王时期,而上边雕刻的文字则是古希伯来文。根据推算,这些文字陶片要比之前发现的“死海卷轴”早一千年。

虽然,陶片已经磨损陈旧,但其却是当前发现的最早的希伯来文字。相传,这块长宽只有15厘米左右的陶片上共刻有5行文字,里边甚至还包括一些古迦南文字。众所周知,希伯来文的前身正是迦南文字,而考古学家在研究这些古文字时,还发现了“奴隶”、“判决”、“国王”等字眼。于是,很多人据此推测:文字陶片上篆刻的内容很可能是一部法律文书。

圣经墙的发现纯属偶然。

相传,一位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修复和保护一座古城堡时,意外在附近发现了《圣经》中多次提及的圣经墙。除此之外,他还在城堡的地下和附近墙边找到了一些史前器具。

据当时的一些资料显示,这些史前物件包括一些箭头状物体和一些陶瓷碎片。所以,考古专家据此认为:这座城堡以及土墙极有可能修建于公元前五世纪。《尼希米记》中曾写道:古巴比伦人毁灭耶路撒冷后,耶路撒冷就重启了修建圣经墙的项目。

此前考古学家曾表示,圣经墙是哈希曼王朝时期留下的遗址,若与《尼希米记》中的说法一致,这堵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圣经墙。虽然,尼希米在其书中详细的介绍了这堵墙的结构,但仍有一些考古学家对此表示怀疑。

在犹太文明中,西罗亚池向来与犹太教的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

譬如:《圣经·新约》就曾提到一则关于耶稣的圣迹,书中提到:凡犹太人去圣殿山朝圣之前,都会去西罗亚池中洗一洗,该水池也被基督徒称作“传奇池”。在《圣经》的记载中,耶稣曾带着一位盲人前往西罗亚水池。他先在这位盲人的眼睛上糊上泥土,再带着他到西罗亚水池中清洗眼睛。洗毕,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位盲人竟然重见了光明。

直至今日,人们依旧能在耶路撒冷的南边看到西罗亚水池的遗址。而考古学家,亦在此处发现了一些与《圣经》中描述相符的硬币、陶器以及石器的碎片。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收获无疑为人们了解西罗亚水池的原貌以及其真实用途提供了参考。

其实,从《圣经》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一系列“死海卷轴”的发现,无疑为世人解读和分析《圣经》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实证。正因为如此,“死海卷轴”也被人们称作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虽然,“死海卷轴”意义重大,但其却依旧引发了史学界的争执和猜想。因为,在一些学者看来,死海卷轴只是指在死海沿岸古洞中发现的文卷。而在另一些人看来,死海古卷应包括死海西北沿岸以及昆兰地区共十一个古洞中发现的古卷。直到2010年10月19日的时候,以色列文物局宣布,打算把“死海卷轴”高清照片以及英文翻译文本等资料发布在谷歌网站,供研究人员免费使用。

当时,以色列文物局官员普宁娜·舒尔就说道:“一旦这些资料全部发布在互联网,就没必要再让卷书暴露在外,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办公室或沙发上点击鼠标,便可调阅残片或原稿了。”可见,这是对“死海卷轴”的一种最好的保护。

参考资料:

【《死海古卷》、《死海书卷摹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