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觉的历史——1913年初的维也纳

2020-08-25 16:31:22 作者: 不自觉的历史

1907年10月,维也纳美术学院发榜。对于来自林茨的落榜考生希特勒,校方有寥寥几笔评价: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生人,天主教徒。复试画作平庸,无人物形象,且缺乏创意,成绩不合格,不予录取。

这是希特勒第二次来到维也纳,第一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

首战失利,希特勒回老家陪患乳腺癌的母亲克拉拉·希特勒走完最后一程。克拉拉生前希望宝贝儿子能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并出人头地。若天假以年,她会发现自己的愿望实现了一半,希特勒出人头地了,但他从事的工作从来算不得稳定,无论搞艺术还是搞政治。

1908年2月,希特勒第三次来到维也纳,第二次备考维也纳美术学院。好友库比泽克与他同行。希特勒怀着对友谊和未来双重的美好期盼:他考上美术学院,库比泽克进入音乐学院。他的愿望实现了一半,库比泽克进入了音乐学院,而他连美术学院的准考证都没拿到。

随后几年,希特勒过得挺惨。母亲留给他的钱所剩无几,他不得不搬离在斯通帕加斯租住的房子。由于库比泽克回乡治疗眼疾,希特勒又没将新地址留给房东查克雷斯太太,两人就此失联。不过,即便希特勒留下新地址也于事无补,因为很快他又要搬家了,并且新住址越来越有个性,低等客栈、咖啡馆、公园里、门廊下、躺椅上。艺术家总要去流浪的,希特勒不幸在于,还没成为艺术家,却已经成为职业的流浪汉。

在克拉科夫,与列宁相处的日子,使斯大林品尝到追随列宁的甜蜜。他是列宁家的座上宾,为了让他每天过来吃晚饭,克鲁普斯卡娅特意为他准备了他喜欢的餐前啤酒。列宁有让下属感到轻松舒适的诀窍,并且待对方放松后下达任务:神奇的格鲁吉亚人,暂时放下手头的事,就民族问题去写一篇长文章吧。

斯大林遂于1913年1月下旬来到维也纳,手里拿着列宁给他的假护照,假护照上用的是假名字:斯塔夫洛斯·帕帕索普洛斯。希腊人的名字,俄罗斯人的装束,完全是高加索人的长相,如此明显的不搭,却被边检官见怪不怪地忽略了。

奥匈帝国早就被自己万花筒般的民族搞得抓狂了,帝国内允许使用的语言高达十种,为此议会索性取消了口译员,议员们直接用肢体语言交流,交流的最高形式是斗殴。对致力于民族研究的斯大林来说,还有比奥匈帝国更适合解剖的麻雀吗?他的木制手提箱里,装满了关于麻雀的书籍和资料。

斯大林在维也纳的住处,特罗扬诺夫斯基家,是列宁替他选定的。当他被保姆引入底楼的客房,发现主人已经为他置备了一张书桌和一只可坐可卧的沙发。足够了。何况,特罗扬诺夫斯基家离维也纳图书馆很近,那里的藏书远非克拉科夫可比。

为了干成一件事,斯大林的状态会迅速切换到清教徒模式。在维也纳20多天,他作息规律得令人生厌,如同一种节奏的复制黏贴。上午泡图书馆,下午回寓所写作。傍晚时分,他会小歇片刻,临窗欣赏附近街景。夕阳撒在积雪的城堡街上,给路面镀上了一抹暗淡的金色。斯大林不是想象力丰富的人,但他对繁华沦为废墟、归于寂灭却有很强的感知力。眼前的情景,像极了奥匈帝国,谁都明白岿然不动离风雨飘摇仅一步之隔,可谁都不知道该如何调拨历史的时钟。

美泉宫就在不远处,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就住在里头。在接连痛失爱子和爱妻后,美泉宫的主人自称是“找不到家的孤魂”。孤魂与他的臣民以一种古怪的方式互动着,每天上午当他坐着马车去霍夫堡宫办公,美泉宫门口围观的人群都会一阵骚动。去图书馆的斯大林,偶尔也会猫在人群中。马车上的人心里清楚,人们更大的兴奋点其实是在等着他突然不出宫的那一天。老皇帝为自己的发现而得意,脸上露出调皮的笑,雪白的胡丛中吐出了一个浑圆的烟圈。此时,他已经在位65年,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和笑话。他在霍夫堡宫用德语下的每一道政令,都要被翻译成其他九种帝国语言,其中包括特罗扬诺夫斯基家通用的俄语。不可思议,九种异族语言,老皇帝居然都能熟练掌握。

一旦触及民族问题,斯大林的思绪就回到了正题。该工作了。他要继续写他的长文章,文章的题目叫《民族问题与社会民主党》。这是与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奥托·鲍威尔的同题作文,而鲍威尔就是在中央咖啡馆同托洛茨基下国际象棋的那位。斯大林的作文,以鲍威尔和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为批判对象。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为了同弗朗茨·约瑟夫达成妥协,放弃了统一建党的原则,按不同民族拆分了基层党组织。问题是,鲍威尔没有老皇帝的语言天赋。

斯大林的工作很有效率,与托洛茨基偶遇时,他搭建了文章的框架,到1913年2月中旬,他完成了文章的初稿。他登上了返回俄罗斯的列车。

从1912年12月底去克拉科夫见列宁,到1913年2月中回俄罗斯,是斯大林最长的国外生活经历。他在维也纳20多天里写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民主党》,不久后将被彼得堡的《启蒙》杂志分三期刊发,只是作者本人未能第一时间看到油印的杂志。

斯大林回到彼得堡不到一周,便在纪念国际妇女节的舞会上遭逮捕。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不多不少,整整四年。这是斯大林失去自由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四、同一切颓废的艺术斗争

在维也纳期间,有那么几次,为犒赏奋笔疾书的斯大林,特罗扬诺夫斯基夫妇会邀他去美泉宫公园散步。在行走的成年人前面,是奔跑的宠物加琳娜,房东六岁的女儿。斯大林很喜欢这孩子,她让他想起远在格鲁吉亚的儿子雅科夫。斯大林每每向加琳娜许诺“高加索绿巧克力”,总是被小女孩不识趣地拒绝。是的,高加索人喉头深处发出的声音显得过于刺耳。

尬笑的斯大林并不知道,差不多同一时期,落榜的艺考生阿道夫·希特勒也时常出没于美泉宫公园,他在给自己的新作《凯旋门》寻找灵感。在美泉宫公园转悠的希特勒,大抵是如下模样:中等身高、骨瘦如柴、面色愁苦、冰蓝色眼睛、二手黑呢大衣,还时不时干咳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