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到底丨喋血孤城 常德知道胜利的代价与意义

2020-08-26 01:03:55 作者: 血战到底丨喋

2015年,时年90岁的郭鹿萍老人向红网记者展示当年留下的刀疤。

“到了李家,才发现,已经挤了七八十人了,都是逃命的。”郭鹿萍说,当天日本人还是来了,把所有人都赶出来,分批刺杀。

“我是第六个,第一刀直往我胸口刺,第二刀斜着刺穿我身子。”郭鹿萍说,当时他穿了一件厚棉衣,导致前两刀伤口都不算深,但接下来一个日本兵连补三刀,差点断了他的气。

“那天下午3点,我渐渐恢复了知觉,睁开双眼一看,鬼子已经走了。”郭鹿萍说,屠杀过后,四周死气沉沉,尸体遍地都是。旁边死去的乡亲有的肠子都露在外面,有的脑袋被砍掉,惨不忍睹。

在这场惨案中,郭鹿萍共有8位亲人不幸遇难,其中有他的父亲。72年过去,陪伴他的是日军刺刀留下的5道刀疤,这时刻提醒他当年的暴行。

郭卫透露,厂窖惨案发生后,当时是用土埋的方式,对千人坑尸体初步作了处理,但经过多年雨水的冲刷,2000年左右,千人坑露出少部分白骨,当地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当年惨案,最后留下一个白骨在外面,让世人铭记那段悲惨历史。

在常德、在厂窖,听亲历者说过,你更会明白军人们浴血奋战的意义——如果挡不住敌寇,“老百姓跑到哪里,鬼子就杀到哪里。”

红网时刻记者 黎鑫 刘容 采访

红网时刻编辑 张天野 整理报道

“这个历史公道始终要讨还的。”2015年,常德市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协会会长高锋告诉红网记者,他将组织全国性的细菌战受害者协会,收集研究日本的相关罪证,向全社会公布,追究日本的责任。

厂窖惨案遗址:拔草可见遗骨 千人坑里的绿与殇

为何困守孤城?为何血战到底?在日军进犯路线上的益阳南县厂窖镇,那些千人坑和血水湖会告诉你。

绿色的南瓜地里热浪袭人,在厂窖镇永兴村,老李均匀地挥舞着手中的锄头,杂草不断飘散在他的脚边。

满眼绿色的南瓜地下,曾经是埋满遇难同胞尸骨的千人坑。

这片沃土,他已耕耘已经多年,感情的积淀不仅仅来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欢欣,更是因为,沃土之下,还埋有上千名的乡亲。

千人坑和血水湖遗址,遇难同胞的遗骸与逃难经历,会告诉你一段悲戚的往事。

“杀人成为了他们可耻的乐趣。”95岁的郭鹿萍是厂窖惨案的亲历之一,回想起日寇疯狂屠杀村民的那3天,郭老的手臂会不自觉地颤抖。

1943年5月9日至12日,日军发动“江南歼灭战”后,分多股兵力由湖北进犯湖南,从藕池附近、石首、华容、岳阳等地,向安乡、南县水陆进犯。同时配合天上飞机轰炸,最后在厂窖形成一个合围圈。

当时,驻守华容、南县、安乡的国民党第73军等部主力1万多人奉命撤退准备西渡常德,以摆脱日军的围追堵截,刚到厂窖,便被逼入这个南北长十几公里,东西宽约五公里的狭长的半岛。被逼入这个半岛的,还有湘鄂两省随军涌来的2万多难民,加上当地居民2万余人,整个厂窖垸被包围的军民共有5万余人。

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在厂窖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万多人,摧残致伤3千余人,强奸妇女2千多人,烧毁房屋3千多间,炸沉、烧毁船只2500多艘。一时间,厂窖镇尸横片野,哭嚎连天,幸存的百姓们将一些没有认领的尸首埋进了多个大坑。

老李的这片南瓜地就是当时的埋尸大坑之一。

然而,绿色的南瓜藤却盖不住千人坑里的悲与殇。2015年8月,厂窖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郭卫陪同红网记者探访这片南瓜地。

郭卫介绍,厂窖里已经发现的千人坑有3个,只要用锄头深挖便可看见遗骸,“老百姓经常可以挖到骨头。”

目前,厂窖镇已发现的千人坑有3个。

令人发指的场景,还出现在一个名叫“血水湖”的遗址现场。

益阳南县厂窖镇,池塘畔的血水湖石碑。“这里曾经泡满了尸体,鲜血染红了整个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