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外夷,为啥能够长治久安?

2020-09-16 19:31:17 作者: 清朝作为外夷

康熙皇帝之后的君王也不是泛泛之辈,号称中国古代最勤政的皇帝——雍正皇帝以及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都算得上是一时的明君。

虽然在康雍乾之后的君主,基本上没有什么开拓之君,但是他们基本上都能够做大勤于政事,没有出现明朝时期数十年不上朝以及宦官乱政的乱象,都能够兢兢业业朝着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的方向努力。

也恰恰是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极少出现昏庸之辈,能够基本上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是使得清朝能够保持长治久安的一个基本原因所在。

2:强调满汉融合,拉拢中上层汉人

从什上面的叙述可知,满清是作为外族的身份入主中原的,而且在建立自己的统治之后实施了一系列对立政策。但是之后的清朝统治者意识到这些政策的不足,便开始强调满汉融合问题,淡化清朝国内的不同民族的意识。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还刻意的淡化华夷之辩的问题,同时还积极的将自己由"夷蛮"向"华族"的方向发展。在文化等各方面融入到原有的中华体系之中,还允许满汉之间进行通婚。

除了上述做法之外,清朝的统治者还意识到读书人的重要性,为了避免重蹈蒙古人覆辙,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之后非但没有废除八股取士的制度,而且还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有所强化。

拉拢了相当一部分的读书人,与此同时还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据《历代史略》当中记载清朝的文字狱称:"前代文人受祸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来,志节之士,荡然无存。……稍一不慎,祸且不测。"

通过着重解决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以及拉拢汉人士族地主阶级,最后在通过文字狱的方式来控制百姓的思想,企图来麻木百姓,多管齐下之下,清朝原本摇摇欲坠的统治慢慢的也走向了稳固。

3: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因势利导

清朝统治能够维持长达三百年之久,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和清朝统治者能够根据时代潮流顺时的调整政策方针。

例如在清朝建立前期,其主力军队完全是依靠满洲八旗子弟,但是清朝在建立之后不久,给予八旗子弟以极其优渥的待遇,使得原本能征善战的八旗迅速的走向腐朽没落。

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当中也基本上是绿营军为主,而清朝统治者能够重用绿营也是为他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清朝统治者还能够在一定程度抛弃民族偏见,重用一大批汉人官员,而清朝统治者的这一个做法也对维护清朝统治极其有利。

就拿清朝末年来说,危机四伏,烽烟四起,清朝统治摇摇欲坠,一大批汉人力挽狂澜,据《李鸿章传》当中评价称:""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而汉人当中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也是当时出类拔萃的人物,而且还创办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来为清朝续命。

四:结语

清朝作为外族入主中原之后,能统治中原长达三百年之久,其中不仅仅和"高质量"清朝统治者息息相关,而且清朝统治者能够重视民族矛盾,致力于满汉融合,拉人汉人士族有关 最后清朝统治者能够适时的改变政策,一定程度的顺应时代潮流,也是重要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明史》

《历代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