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聊城一定要带一支走!

2020-09-16 22:36:07 作者: 省级非物质文

东昌毛笔制作始于元朝,兴盛于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兴盛时从业者千余人,产品除销往本省各地外,还远销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民间有“东昌作坊、书笔两行”的说法,即是当时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清末始衰,但仍有作坊30余家,较大的作坊有余子尚、玉山堂、老文友、魁允堂、恒顺堂等;小作坊有万元长、文元斋、松华斋等。各作坊工匠多者100余人,少者30人。年产200余品种、300余万支。

民国后,随着木版印书业的没落,毛笔制作业也逐渐呈现凋零景象。新中国成立后,东昌毛笔制作业又再度兴起,而且从进一步精先原料、改进传统工艺入手来提高产品质量,用苏杭产的优质羊毛、兔毛等制作出“极品精选长锋大楷”、“极品精制中楷羊毫”和“民主”“和平”等名牌大中小楷笔,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出口远销至香港、南洋群岛及日本,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牌产品。1955年,东昌毛笔被评为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

东昌毛笔大的用六尺寸猪鬃、羊胡精制而成,可以书写一米见方的字;最小的毫笔只有半寸,可写蝇头小楷。东昌毛笔制作工艺极为严谨,有“千万毛中选一毫”之说。手工制作按规格区分有毫长最大的“抓笔”,可写3尺大字;也有可写豆粒状小字的蝇头小楷笔。制作工艺要经过采毛、梳毛、湿理、剔锋、修头、刻管等大小七十二道工艺。其外型美观、刚柔相济、吸墨性强、经久耐用,具有“尖齐圆健,刚柔相济”的特点。

清顺治三年开科大考,傅以渐用东昌毛笔书写华章,深得顺治皇帝的赞赏,御笔钦点为状元,后来成为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帝南巡多次路经聊城,也曾用东昌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了“神光钟映”的匾额,至今仍高悬光岳楼上。康熙六十年,邓钟岳用东昌毛笔进京应试,被康熙朱批“字压天下”,钦点为状元。海源阁的创始人杨以增用东昌毛笔撰写了《重修光岳楼记》碑文,东昌毛笔闻名遐迩,誉满天下。朱延禧、傅光宅、安跃拔、傅绳勋、杨以增、傅斯年、舒同、季羡林、李苦禅、孙大石、杨萱庭等众多书画名家都曾用东昌毛笔写了不少精品佳作。2012年底,东昌毛笔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孙金龙,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张堤口村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6岁开始学习手工制作毛笔技艺,至今从事这一行当已有44年的历史了。2009年,中国著名民俗学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先生曾到访,在看到孙金龙的毛笔制作流程后给予高度评价:孙金龙掌握的七十二道工序,是他所见过的国内手工毛笔制作人中,最为完整者之一。他的两个女儿孙慧霞、孙慧民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来源:东昌旅游#毛笔#东昌#康熙帝收藏

清顺治三年开科大考,傅以渐用东昌毛笔书写华章,深得顺治皇帝的赞赏,御笔钦点为状元,后来成为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帝南巡多次路经聊城,也曾用东昌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了“神光钟映”的匾额,至今仍高悬光岳楼上。康熙六十年,邓钟岳用东昌毛笔进京应试,被康熙朱批“字压天下”,钦点为状元。海源阁的创始人杨以增用东昌毛笔撰写了《重修光岳楼记》碑文,东昌毛笔闻名遐迩,誉满天下。朱延禧、傅光宅、安跃拔、傅绳勋、杨以增、傅斯年、舒同、季羡林、李苦禅、孙大石、杨萱庭等众多书画名家都曾用东昌毛笔写了不少精品佳作。2012年底,东昌毛笔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孙金龙,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张堤口村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6岁开始学习手工制作毛笔技艺,至今从事这一行当已有44年的历史了。2009年,中国著名民俗学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先生曾到访,在看到孙金龙的毛笔制作流程后给予高度评价:孙金龙掌握的七十二道工序,是他所见过的国内手工毛笔制作人中,最为完整者之一。他的两个女儿孙慧霞、孙慧民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来源:东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