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孤军深入遇上劲敌,一场恶战后立下大功,连长一战成名!

2020-09-19 20:34:58 作者: 一个连孤军深

1949年10月7日凌晨,解放军第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〇五团,与桂系军阀头子白崇-禧手下最精锐的部队、号称“钢七军”的桂军第七军,在湖南省中部的灵官殿、黄土铺一带狭路相逢,随即展开了一场恶战。

此前四〇五团已经连续行军20多个小时,战士们疲惫不堪。

面对数倍于我之敌,敌情不详,部队又存在没做任何准备、无后续梯队等不利条件,但团长韦统泰为了不错失战机,果断命令全团迅速出击。

全团9个连同时展开,好似猛虎扑羊群,勇猛地向敌人扑去。

这一突然打击,正巧打在敌军的要害部位上了,当即把敌第七军军部及直属队的行军队列拦腰斩成数段,使敌人失去指挥,顿时陷入混乱状态。

敌我双方成胶合状态,均拼命争夺公路两侧的岗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当时战斗非常激烈和残酷,每一道田埂、每一条水渠、每一片树林、每一座房屋,都必须经过血肉横飞的反复争夺,甚至白刃相搏,才能被我军占领。

在这场恶战当中,打得最艰苦的无疑是孤军深入的一营二连,因为他们无意中啃上的是一块硬骨头——“钢七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警卫营、通信营等。

这股敌人多为军龄七、八年的老兵,战斗力在钢七军中首屈一指。

二连在接敌运动中,是沿稻田小路埂跑步前进的。

在距敌约300米时,却意外地遇到了一条七八米宽、水深没腰的小河。

敌人在对岸拼命地射击,子弹从我军头上、身边嗖嗖飞过,雨点般落入水中,扑扑作响,水面上溅起串串水花,有几个战士当时就中弹倒在河中。

全连干部战士毫不畏惧,勇敢向前,迅速冲上了对岸。

连长李九龙将12个步兵班分作三路,成后三角队形向敌人发起冲击,同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英勇搏斗。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全连三三两两分散成数十处,自成组织,各组成战,哪里有敌人,哪里有枪声,就冲向哪里。

当二营向长满松树的山上冲击时,敌人的子弹从密林中猛射过来,一颗子弹击中指导员孙昌和,将他打成重伤。

三个排长也先后负了伤,这时干部就剩下连长李九龙、三排副排长黄世功、12个班长中唯一的九班长,其他的都相继牺牲或负伤了。全连123人只剩下33人,其中还有11名伤员。

在攻击敌人最后一个固守据点土地堂时,李九龙身边只剩下作为预备队的九班和一个机枪组。

敌人龟缩在土地堂大院内,依托一所房子负隅顽抗,只有冲进院去,才能全部消灭敌人。

李九龙让机枪手刚把机枪架在围墙上,敌人丢过来一颗手榴弹,机枪手当场牺牲了,李九龙也又一次负了伤。他忍着剧痛,简单地包扎了一下,继续指挥战斗。

李九龙重新观察了地形和敌人的火力点分布,选择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带领战士们跳上了围墙,冲进院里。

将士们用脚将房门踢开,用步枪、手榴弹向敌开火,随后一边喊“缴枪不杀”,一边逐个房间地搜剿敌人。

占领了两栋房屋以后,二连就有了一个立足点。

这时,天已经黑了,李九龙清查了一下人数,连他在内只剩下了6个人,大家子弹都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下一个已经揭开了盖的,情况十分危急。

忽然,李九龙听到身后不远处有脚步声,蹲下一看,只见两个黑影晃动着,朝我军跟前摸来。快到跟前时,才看出是二班副班长李继儒和另外一个战士。他们也是一排仅存的两人。

李继儒身上有一支冲锋枪,还有些子弹和一颗手榴弹。李九龙让九班长和两个轻伤员继续留在房子里巩固阵地,警戒我军的后尾,其余人员跟着他逐屋搜索残敌。

然后,他们顺着房檐往前摸,没走几步,就看到不远处出现一个人影。李九龙判断是敌人,便将早已挂上弦的手榴弹甩了过去,敌人应声倒下。

接着他们又继续逐屋清剿,搜寻龟缩在各个房间内的残敌,直到把最后一个抓出来为止。

此时枪声渐渐稀疏了下来,战斗快结束了,李九龙数了数收拢人员,全连只剩下21个满身血污的战士。

全团在这次恶战中取得大胜,上演了一出“腰斩七军”的好戏。

一营二连所取得的战绩尤为突击,全连在李九龙率领下孤军深入,无意中在衡宝地区的黄土铺,打掉了“小诸葛”白崇-禧最精锐的部队——“钢七军”的军部,使其整体指挥失灵,全军陷入混乱。

除此之外,二连指战员还歼灭了“钢七军”军部直属的警卫营、通信营等,共俘敌220多名,其中包括“钢七军”参谋长邓达芝。

在庆功会上,李九龙指挥的二连荣获“三好连”(即战斗好、纪律好、巩固部队好)光荣称号,荣立集体大功一次。李九龙荣立大功二次,获“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二连孤军深入遇上劲敌、一场恶战后立下大功的英雄事迹,被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和新华社记者写成《十月的阳光》、《战斗中的新中国》等文章,广为宣传报道。可以说,李九龙这位铁血连长一战成名,成为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李九龙此后屡立战功,于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1年晋升中校,1988年授中将衔,1994年晋升上将。他也我军历史上罕见的一生四次授衔的将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