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飞毛腿杨大眼快过战马!赫赫武功盖过三国名将

2020-10-14 21:33:43 作者: 历史上的飞毛

中国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奇人,有的力气大,有的谋略高,而以跑得快著称的,似乎还真不多。《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倒是跑得快,但是因为他靠的是法术,所以真正的脚程还真不好说。可是在北魏时期,还真有一个武将以跑得快著称。而且,这个“跑得快”指的不是逃跑,而是真的跑得快。同时,他的赫赫战功也为人称道,甚至很多人认为他的武功超过了关羽和张飞,此人就是北魏名将杨大眼。

杨大眼,名字比较粗俗,一看就知道他不是寒门就是胡人。确实如此,杨大眼是氐族人,他的祖上曾经在中国西北部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叫做后仇池国。杨大眼有个比较厉害的祖父,名字相当霸气,叫杨难当,是后仇池国的权臣。后来因为招惹了正如日中天的刘宋王朝,杨难当在故地混不下去了,只能到陇右投靠北魏。到了北魏太和中期,杨大眼的父亲奉命到朝廷作官,杨家全家也因此迁居洛阳。

后仇池国权臣杨难当

这一时期,正是杨大眼的人生低谷。他虽然也算贵族出身,但是却是偏房所生,不被家族重视。但是偏偏这个孩子还是个有胆子、有力气调皮捣蛋的淘气鬼,让人疼不起来。可能是因为他的这种性子,杨大眼小时候应该没少挨打。为了躲避父母的棍棒,他从小就练就了一身神行术,走路跑步迅疾如风。

到了北魏孝文帝南征之时,杨大眼已经长成大人,心中想着建功立业。可是在他去自荐参军的时候,负责选拔武将的尚书李冲却看不起他,拒绝了他的要求。

偏方所生就没有奋斗的权力了吗?杨大眼心中不平,便对张冲说:“看来尚书大人不了解我,没关系,让我为您露上一手,您再看看要不要我。”说完便拿出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牢牢的系在发髻上面。之后杨大眼活动活动筋骨,突然如兔子一般窜了出去。随着他的身影晃动,那根绳子被惯性扯得直如箭矢。慢慢的人们只看得见地上烟尘滚滚,都不知道杨大眼在哪里了。那个速度,简直连奔驰的马匹都赶不上!恐怕连奥运会冠军、牙买加闪电博尔特,看见杨大眼都会自愧不如。而现场征兵和应招的人,也对他的神技惊叹不已。

原本看不起他的李冲,此时也改变了看法,对杨大眼非常赞赏,说到:"自从远古以来,从未有过谁有如此超群的才干。"他当场拍板,任命杨大眼为军主。

事实证明,军队很适合生性好动的杨大眼。此后杨大眼跟随孝文帝在宛城、九江、钟离一带征战(都是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方),屡立奇功。杨大眼自己快,手下士兵也快,他的军团如同疾风一般,为孝文帝的南征扫清障碍。北魏宣武帝初年,杨大眼带兵接管了淮南重镇寿春阳,因功被封为安成县开国子爵位,食邑三百户。虽然爵位不高,但是已经足以让这个偏房出身的孩子兴高采烈了。

此时,南方的梁政权正处在上升期,梁武帝萧衍频繁出兵进攻北魏。正始三年(公元506年)四月,梁朝江州刺史王茂率军进攻北魏荆州,并且命人偷袭北魏河南城(今河南新野东北)。魏朝宣武帝下旨,任命杨大眼为武卫将军、假平南将军、持节,抗击,率兵抗击王茂。这一战打得酣畅淋漓,王茂败北,梁辅国将军王花和龙骧将军申天化被阵斩,梁军的伤亡也有七千余人。

打得顺了,杨大眼乘胜追击,迫使王茂逃至汉水(今湖北境内)。这一番借力打力,杨大眼连陷敌人五座城池。

之后,魏宣武帝又任命杨大眼为平东将军,与都督邢峦共同反击梁军。杨大眼的实力让梁军主帅萧宏甚为忌惮,以至于不敢出兵接战,不久竟然莫名其妙的落荒而逃了。

打退敌人进攻后,宣武帝便以为灭梁时机成熟,便命大将元英进攻钟离(今安徽怀远南)。梁武帝也不甘示弱,诏令右卫将军曹景宗都督诸军二十万救钟离。北魏和萧梁之间著名的钟离之战开始了。

正始四年(507年)正月,魏军的攻势逐渐拉开。此时,钟离城中仅有三千守军,但是凭借城池坚固,仍然让北魏军队吃尽苦头。一个月后,宣武帝害怕士兵水土不服,有了撤兵的意思。但是元英却不愿意走,一意孤行的继续围攻。此时萧梁的援军到来,用乱箭射伤了杨大眼,迫使这位名将撤出战斗。此后元英仍然选择进攻,却被对方放了一把火,烧断了进攻所用的桥梁,魏军损失了十余万人,只能撤退。而无法上阵的杨大眼,也最大限度的做好了接应工作,救济败兵,焚毁营帐和辎重,有计划的撤退了。

钟离之战地图

钟离之战是北魏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也可以说是北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二十五万精兵良将被损失掉了。宣武帝因此大为震怒。八月,将主帅元英贬为庶民,杨大眼贬为营州士兵。

钟离兵败几年之后,梁武帝萧衍又在蠢蠢欲动,宣武帝于是重新启用杨大眼,封其为太尉长史、持节、假平南将军、征东别将,继续抵抗萧梁进攻。杨大眼依然发挥自己来去如风、挡者披靡的作风,南梁前后所派攻魏的将领,都因为怕他而不敢渡江。久而久之,整个南梁都对杨大眼产生了恐惧。甚至当时有这么一个传说,淮、泗、沔、荆之间但有儿童啼哭的,父母就会吓唬他说“杨大眼到了”,小孩子没有不立刻停止啼哭的。当世时,人们都推崇他的勇猛果敢,认为不亚于三国时的关羽和张飞。用《魏书》里的评价,就是:“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