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国子学:不仅地位崇高,也是进入政府和结交人脉的重要机会

2020-10-19 17:28:36 作者: 元朝国子学:

2.思有以变化其人而用之

国子学成立的目的不在是为了提高贵族子弟的学识修养,更多的是让有想法的人来接受教育,之后做一个报效国家的人才,所以在国子学中成才的人,都会被朝廷重用,这也是元朝统治者下达的命令,在陪读生看来,进入国子学进行学习,就相当于自己找到了金饭碗。

因为元朝没有科举选官的制度,所以政府想要得到人才,就得依靠国子学培养,处于国情的需要从国子学出来的人,自然会受到国家重用。

国子学成为汉人儒生转变身份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科举制度没有举行之前,国子学已经成为儒生入仕的一条重要道路,所以汉族子弟都会来到国子学进行学习。

国子学也确实有这样的学生就读,想要进入里面学习,光优秀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就是必须得到高等级官员的推荐,单单这样一条资格就让无数下层子弟望而却步。

三、国子学里"人才"济济

国子学不仅是元朝最高学府,也是进入政府和结交人脉的重要机会,无论在科举制度前还是后,国子学都被三等和四等的人群视为璀璨的成才道路,即便是恢复科举制度之后,国子学在其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子学通过科举制进入仕途。

1.国子学崇高的社会地位

国子学本身的地位就是元朝当时最高的学府,地位自然要比其他学校高出不少,加上国子学本来就是给那些蒙古子弟提供的学校,算是一个贵族学校,国子学的地位自然也让贵族们抬的非常高,想要进入其中伴读自然也是很多人的梦想。

另一个就是元朝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元朝曾经一度没有设立科举选官制度,想要进入朝廷几乎都是凭关系或者金钱。

在这种情况下的官员,自然也都贪污受贿,想要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那些没有钱,也没有权的人来说,国子学是绝佳的好地方,是很多文人志士心目当中的圣地。

因为地位之高,出来的也都能报效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对于三等和四等的民族来说,进入国子学伴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也就造成了为什么在元朝,对于"陪人读书"趋之若鹜的现象。

2.人脉资源,不可轻视

既然作为元朝最高学府,自然都是蒙古贵族,来自各个地方的青年才俊,对于以后发展来讲,进入国子学,也是给自己人脉的结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封建制度当中,人情世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张好的关系网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再加上元朝不同民族之间的制度,想要改变命运或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就需要从人脉当中脱胎换骨。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进入国子学是认识蒙古子弟最好的机会,他们手中或者家族中,往往都会有非常雄厚的资源,当自己进入官场之后,想发展的更加顺利,是离不开这些蒙古贵族的帮助的。

结语

作为贵族学校,不管是在其中学习,还是从里面陪读,都能获得非常超值的回报,所以才让很多人挤破头皮都想进国子学,元朝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人们对于国子学的向往,加上条件严苛,"陪读,伴读"自然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国子学的地位决定了人们对它的态度,虽然国子学给元朝提供了大量的有志之士,同时也促进了元朝之间的发展,各种优质的回报,让国子学最终成为当时元朝社会所有人心目中的最高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