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选秀为何惹来那么多的怦然心动?

2020-10-01 16:27:46 作者: 宫廷选秀为何

老舍先生在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里写过这么一个桥段,自家姑母酷爱看戏,散场时往往是深夜,但他的母亲和姐姐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接她回家。

母亲认为自己吃苦也比把“大姑子招翻了”强。至于主要原因么,乃是旗人大多看重家里的姑奶奶。

姑奶奶者,家中未嫁或出嫁的女儿也。

老舍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出生的时候,正赶上清朝的“残灯末庙”,他的话应该不假。

旗人看重姑奶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的选秀制度。

清朝的统治者们坐在紫禁城里,等着各路佳丽上门自荐枕席,然后挑三拣四,挑肥拣瘦,综合家世与姿容,为皇家挑选出三宫六院。

这“一步登天”的机会不知惹来多少怦然心动,饶是今日,也有不少少女指望着梦回清朝,做一回钮祜禄XXX。

宫廷选秀并不是清朝的专利,自东汉时期开此先例,封建王朝莫不热衷于此,名为“采选”,实为满足一己私欲,比如明朝时期,皇帝们就大兴土木,大动干戈,广揽民间佳丽,为皇室开枝散叶。

以明熹宗一朝为例,一次选秀,5000佳丽入京,层层挑选,细细斟酌,最后三百人进入“总决赛”,其中只有五十人能笑到最后。

不过明熹宗的后宫由养母客氏把持,能善终者寥寥无几。

纵然宫门似海,也有无数人前赴后继,还美其名曰:选秀

说的再花团锦簇,这类活动也不过是对人性的践踏。

一个个如花少女如物品一般任人评头论足,家人却欢欣鼓舞,不胜荣幸,实在令人唏嘘。

大凡能在选秀当中脱颖而出的女子,便有了与皇家婚配的资格,若无强势的娘家撑腰,往往只封“常在”“答应”“才人”“婕妤”,然后在宫里头苦苦的熬着资历。

运气好些的,熬死皇帝,光靠资历也能混个高级妃嫔,比如乾隆皇帝那无宠而高寿的婉妃。

运气差些的,混到死连个主位也没捞着,草草葬入皇陵,了此一生。比如史书上一个个默默无名的XX氏。

一次选秀,若是姑娘“争气”,飞黄腾达,自然全家鸡犬升天,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所以“生男无喜生女无怒 独不见卫子夫独霸天下”。不过讽刺的是,这两句诗文里的女主人公都不是靠选秀入的宫廷。

这几年宫廷戏十分盛行,这些宫廷戏大多绕不过选秀一环,姑娘们争奇斗艳,勾心斗角,大多巴望着能得了皇上的垂青,在三宫六院里占据一席之地。皇帝坐享其成,左拥右抱,好不快活,不少观众津津乐道,张口贱婢,闭口奴才,神气活现,好似自己也是那剧中的“主子”一般。

对这种封建糟粕的追捧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