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草拟顺治14宗罪,为何还被康熙重用40年?

2020-11-03 13:26:15 作者: 他草拟顺治1

1

对于王熙这个人,大家只要想到那道顺治罪己诏,就不陌生了。

《清史稿·王熙传》记载,顺治 十八年正月,世祖病危,特召王熙至养心殿撰写遗诏。王熙伏地饮泣,不能下笔,世祖勉励他抑制哀痛,就在御榻前草拟第一条进呈。后来,王熙奏请移到乾清门撰拟,进呈余文,皆报可。当晚,世祖驾崩。

王熙时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加礼部尚书。他能够一挥而就,证明很明白顺治和情势的政治需要。他是顺治四年进士,入选世祖第一批日讲官,很得皇帝欢心。他于顺治十四年七月晋升弘文院学士。其父王崇简,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被举荐仕清后不断升迁,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此时正为国史院学士。

父子双学士,堪为佳话。

顺治帝高兴地说“父子同官,古今所罕”(《清史稿·王熙传》)。

顺治帝命其为经筵讲官,教习庶吉士,充武会试正考官,擢礼部右侍郎。顺治十七年六月,王熙到景运门内值班。太宗天聪三年,清代词臣始有“入承儤直”之制,顺治亲政后多次命大学士、学士于太和门更番入直。王熙入直前,顺治特谕:“翰林院各官,原系文学侍从之臣,分班直宿,以备顾问,往代原有成例。今欲于景运门内建造直房,令翰林官直宿,朕不时召见顾问,兼以观其学术才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翰林院职掌》)五月后,王熙加礼部尚书,再次与其父同官。

此时的王熙,刚过而立之年。他勤于职任,成为了顺治帝晚年最赏识的汉臣。

他所代笔的顺治罪己诏,究竟是顺治帝的临终遗言,还是四辅臣授意而为之,当存疑。遗诏大肆责备大行皇帝“渐染汉俗”,不遵旧制,重用汉臣而“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对明朝亡国乃“偏用文臣”“委用宦寺”而“不以为戒”……林林总总的十四条大罪,历数他背叛祖宗崇满抑汉的既定国策、险些葬送太祖太宗创立的基业,没有一条涉及他的历史功绩和政治作为。自责的文字很刻薄!

王熙奉谕书写遗诏一事,《清世祖实录》不曾提及,只是强调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为辅臣,“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

顺治帝患痘,高度昏迷,即便回光返照,亦不免昏沉浑噩,怎么那样条理清晰地全部归罪于自己。遗诏有孝庄太后妥协、四大辅臣造作之嫌。四辅臣上任伊始,便裁撤顺治设置不久的六殿阁制内阁,恢复为关外旧制内三院,逐步加强满洲大学士人数。满洲保守势力重新抬头,抛弃了多尔衮、顺治帝承袭明制拉拢中原士大夫的新政策,利用遵循关外旧制使他们从制度上凌驾在主体民族汉人之上。

王熙掌管的翰林院,在一片“率循祖制,咸复祖制”(《清圣祖实录》卷三)的呼声中,被撤销了。本享有礼部尚书待遇的王熙,被安排回弘文院任学士,不久转任礼部左侍郎。后来,他因失察钱粮主人参加考试,被削尚书衔,降一级留用。

2

这是四辅臣有意考验王熙的政治纪律。王熙忍受了这一切,直至康熙五年十一月,才被擢升为左都御史。这时是四辅臣摄政,康熙帝还是龙椅上无话语权的傀儡。

王熙恪尽职守,直言陈弊,弹劾各地督抚搞近亲繁殖,纵容不法,贪婪者侵害百姓,懒惰者贻误地方。他对六部满汉官员不作为、乱作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吴三桂驻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驻福建,三大藩王拥兵自重,逾越礼制。吴三桂发展最快,骄纵为最,擅任官吏,无视朝廷。其子吴应熊,以公主额驸居京师,散尽巨资交结大臣。三藩不断坐大,又不断向朝廷要钱,扩大自己的军队。

王熙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对三藩裁兵减饷。这断了三藩养兵的财路和建制,无疑要激起藩王们的强烈不满,但他的建议,则是提醒朝廷不要大干养虎为患的蠢事。

胆大的王熙,猛打三藩的伸手,且在康熙与鳌拜斗争白热化的时刻,还大胆地提请名义上亲政的康熙帝,下旨颁发条例,详议王公、将军、督抚、提镇大小官员,如果仗着自己有钱有势,与民争利,或放纵奸商欺行霸市,都必须严加治罪。

鳌拜为何换一块地,就能矫旨绞杀大学士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和巡抚王登联。但在康熙七年五月,王熙借天象说事:世祖“精勤图治,诸曹政务,皆经详定。数年来有因言官条奏改易者,有因各部院题请更张者,有会议兴革者,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清史稿·王熙传》)。

不点名的批评,王熙采取了正评反批,充分肯定了顺治帝的政治作为,谴责了四辅臣背叛故主,“变法而滋弊”,将顺治帝的制度悉数推翻了。

索尼已死,苏克萨哈被杀,遏必隆作壁上观,鳌拜擅权自专。康熙帝暗自积蓄力量,剑拔弩张,终于有了一个不怕死的汉臣,抬出了顺治帝的政治功绩,大肆挞伐鳌拜四辅臣的胡乱作为。康熙命各院部遵旧制,删繁例,涉及数十项行政事务。

王熙由四辅臣的替罪羊,变成了康熙帝的利器,在鳌拜倒台前迁工部尚书。王熙向康熙举荐能干的黄锡衮,助力铲除鳌拜,后来极力推荐黄锡衮入阁,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武英殿总裁官,后来转任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

一个尚书,能向皇帝进言举荐阁臣,足见康熙帝对先帝师傅王熙,是非常看重的。

3

康熙十二年五月,圣祖欲撤藩时,特地将王熙调任兵部尚书。当年底,吴三桂起兵造反,朝廷震动,吴应熊的党羽在京城制造火灾。王熙及时请奏砍了吴应熊,传首湖南、四川,虽不能彻底震慑吴三桂,但激发了康熙帝唯有一战到底的决心。

康熙帝对王熙是绝对信任的,命他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

康熙十七年,王熙丁父忧,康熙并未要他夺情,而是密切关心,待其守孝三年期满,“即家拜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清史稿·王熙传》)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