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为什么帮辽人打汉人?请不要用现代的认知去衡量古代的问题

2020-11-08 13:20:16 作者: 韩德让为什么

一位读者在某篇文章后给我留言:韩德让既然是汉人,还在大辽当汉籍宫奴,为什么不愿意回到自己民族做个正常人?却帮着大辽杀那么多汉人,还那么爱萧太后?真让人想不通。

看完留言,我不由长叹,又是以现代种族主义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的种族问题,猴格很认真地提醒,请不要用现代人的认知,去衡量古代的问题!看待历史问题,请以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坐标!

韩德让剧照

韩德让虽然是汉人,但他已经是韩家来契丹的第三代,诚然,第一代韩知古(898-927),即韩德让的祖父,是被契丹人掳走的,还被当成嫁妆,跟随述律平嫁给阿保机,因而成为宫分人,即宫籍奴隶。

对唐朝人韩知古来说,被动的成为奴隶,是件非常悲惨的事,他被掳走时才只有六岁,就从一个小官之子沦为异族低贱的奴隶,能健全的长大,都要感谢老天赏脸。

六岁的年龄已经有记忆了,当韩知古长大懂事后,当然想摆脱奴隶的命运,回到故国家乡自己温暖的官宦之家,但是,他又不是开外挂的小说男主,凭什么能逃离契丹返回故土呢?

现代人可以换位思考下,当你处于逃不走的小奴隶韩知古的地步时,应该怎么做?是通过自杀结束生命?还是逃亡被抓捕后处死?又或是艰难而又努力的生存下去?

韩匡嗣剧照

当了六年唐朝人、就成了契丹人奴隶的韩知古,并不知道后世的种族主义,所以,他选择了艰难而又努力的生存下去,这个年龄虽小、但很有毅力的小奴隶,非常积极向上的去努力生存。

不是有句话:你改变不了大环境,就让自己融入大环境吗?韩知古就是如此,一个六岁的孩子,为了生存下去,只能被动的去接受契丹文化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环境。是金子总会发光,韩知古也终于迎来了改变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他的主人——契丹应天大明地皇后述律平。

不知道述律平是怎么发现韩知古的,但这个有识人之量的女政治家、发现了那个年轻的奴隶“善谋有识量”,就向丈夫阿保机举荐了韩知古,阿保机和韩知古交谈后,也非常赏识他,开始让他参与政治。

即便史书没有明言,光从韩知古的履历,我们也可以推测,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奴隶命运付出多少努力,从六岁到十九岁,从懵懂无助的稚童,到意气风发的青年,没有人知道韩知古走的有多艰难。

韩德让剧照

可能会有人说,既然建康的长大了,又有能力被主人赏识,那他为什么不逃回故国呢?不要用看电视剧的脑袋问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奴隶,想要逃跑,怎么逃?能逃多远?去问问苏武、李陵、朱祁镇等等,他们被抓后为什么不逃呢?像电视剧里那样抢一匹马逃走呀!呵——呵······

总之,韩知古随着阿保机夫妻的赏识,开始逐步跻身到契丹上层阶级,这时候,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韩知古就开始有意识的、主动接受学习契丹文化,小时候刚被掳走时还是被动接受的,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把契丹当成自己的家了。

而韩知古的故国大唐,也在他被契丹人掳走四年后亡国了,被朱温的大梁取代,严格地说,韩知古已经没有故国了。当然可能会有人说,大梁也是汉人政权,是你的同族人啊,你可以把大梁当你的故国啊?

不好意思,身为大唐的子民,怎么会承认弑君篡国的大梁呢?唐亡之后就有不少人对朱梁反感而投奔塞外避难,又凭什么让韩知古回大梁呢?

韩匡嗣剧照

韩知古在契丹的主要工作就是主持礼仪改革这块,用汉王朝的礼仪参酌契丹国俗,制定礼仪让国人执行,加速了契丹社会进化的脚步,因而非常受阿保机的信任。

契丹平定渤海时,韩知古和康默记等人随征,等渤海国被灭后,论功行赏,韩知古升迁为中书令,成为太祖佐命功臣之一,特赐功臣号“推忠契运宣力”,并于次年、天显二年(927)卒,年仅29岁。

韩知古凭自己的努力和才干,为自己及其家族在异国开辟出新的天地,就像移民第一代一样,给后来的韩家在契丹国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韩家对契丹社会,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融入。

最典型的就是韩家像契丹人一样拥有蕃名,比如韩知古的蕃名叫xx·保业(xx是墓志缺字),他的妻子蕃名叫欧妮·迈札,他儿子韩匡嗣的蕃名叫殿宁·尧治,韩匡嗣长子韩德源的蕃名是延宁·苏里得赫等等。

韩匡嗣妻子剧照

虽然韩知古死得早,但儿子却没少生,足有十一个儿子,其中最知名的韩匡嗣(917-983)就是老三,也就是韩德让的爹。

韩老三和他爹一样,也是个聪明人,年纪很小就精通医术,经常出入应天太后的长宁宫,被述律太后视为子侄一般,后来还被太宗德光授予骁卫将军,担任太祖庙的详稳。

应历十年(960)十月,宋王喜隐谋反,牵连到韩匡嗣,或许是因为韩家的忠心,也或许是韩匡嗣善医术,总之,杀人成性的辽穆宗耶律璟居然没有治罪韩匡嗣,只是把他罢官而已。

这时候,南朝的赵宋取代郭周已经十个月了,已经彻底融入契丹的韩匡嗣,对陌生的赵宋王朝并没有认同感,即便他在穆宗面前的失意,也没有考虑逃亡赵宋。其实吧,就赵宋那样子,真有高官叛投,他也是不敢收的,参见西夏最高军事长官嵬名山遇投宋、契丹驸马刘三嘏投宋的悲惨结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