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中兴唐朝的唐德宗,为何成为王安石欧阳修眼中的昏君

2020-11-09 20:33:04 作者: 志在中兴唐朝

上图_ 唐朝葡萄兽镜

然而,随着泾原之变的发生,李适的自信心倍受打击。他对于身边的大臣不再向以前那么信任了,他开始像历史上的无道昏君那样,追求一种非常奢侈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私人愿望和享受凌驾于大唐帝国利益至上。

在李适执政后期,他主动要求地方官员向中央进贡,甚至派宦官向地方公开索取。为了满足李适的贪欲,全国各地的节度使巧设各种名目乱收税,加重民众的负担。根据后来统计,一个节度使每年能给唐德宗李适进贡50万缗财产。到了贞元年间,为了进一步剥削百姓,李适在长安的东西两市设立宫市,从老百姓中低价购买商品。一般价值几千的商品,负责宮市的官员仅用价值一百多的钱就买走了。由于有宦官在宮市旁边监视交易,老百姓对李适的巧取豪夺敢怒不敢言。

上图_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

除此之外,李适还默许昏官卢杞一手遮天。这卢杞的危害不亚于唐玄宗后期的李林甫和杨国忠。在李适的默许下,主持两税法的宰相杨炎、大书法家颜真卿先后被卢杞害死。

这就是唐德宗李适荒唐的执政之路。在刚刚登基的时候,李适确实充满了理想,志在中兴大唐帝国。李适曾经励精图治,差点让大唐起死回生,但泾原之变发生后,他一系列错误的操作,让大唐在安史之乱后又一次透支了自己的国力。。

1.任用宦官掌握军权,坐视藩镇发展壮大,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最致命的祸根。

2.默许卢杞害残害忠良,败坏朝纲。

3.巧取豪夺,疯狂吸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加速了大唐帝国的阶级矛盾,大唐帝国的矛盾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上图_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正因为如此,李适成为了王安石、欧阳修等北宋政治家眼中的昏君,王安石更是劝诫宋神宗,千万不要学唐德宗李适的所作所为。

作者:军事帅哥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