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旅资源 传承中华文脉

2022-11-06 13:26:16 作者: 激活文旅资源

  

  游客在大运河和北京中轴线交汇点万宁桥上眺望。新华社发

  

  北京市通州区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一角。新华社发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景区秋景。新华社发

  

  在甘肃省甘南自治州,黄河玛曲段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华社发

   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作为“母亲河”的长江、黄河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也积淀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城、大运河、长征,是不同时期的伟大创造,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强意志。

   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使之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此后,从中央到地方,规划方案相继出台,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逐渐走上快车道,一个个重要项目逐步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再次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作为我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典型标志,国家文化公园应如何更好地展现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又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文化空间 展现中华文化精神内核

  在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如同静待扬帆起航的“运河之舟”,与静静流淌的古运河交相辉映。一路南下,河北沧州的大运河畔,游客们漫步在运河堤顶路,感受谢家坝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江苏扬州的三湾非遗文化园里,亭台建筑、小桥流水,让人恍如置身于画中的江南世界……这一个个闪亮的地标,既展示着大运河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也讲述了大运河新时代的发展历程。

  “大运河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产物,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创造了无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奇迹。它象征着创新、协同、开放、共享的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陈喜波说。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无论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的长征,连绵不断的“民族脊梁”万里长城,还是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它们都展现着中华山河壮美,凝聚着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等精神文化内核。

  根据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解读,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几大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地域广阔,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产,也串联起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熊剑平认为,从发展历史来看,大江大河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根脉,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如长江流域拥有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不同文化形态兼容并蓄,交融互动,共同构成了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长江文化。

  在湖南,“半条被子”的故事感人至深;在广西,湘江战役悲壮辉煌;在贵州,遵义会议改变了历史……跨越大半个中国,超过2000处长征文物散布在沿线15个省区市的广袤国土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更好地发掘、保护和建设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对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意义深远。

  熊剑平指出,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需要现象级的符号来承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着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激发文化认同,展现文化自信,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通过打造一批中华文化标识,构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国家符号体系和传播体系,有助于提升国内外对中华文化整体认知和系统了解,推动文明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席建超表示。

  立足保护优先 探索资源保护传承新路

  张鹏是河北秦皇岛的一名长城保护员,如今,科技的发展让他的巡查工作有了新的变化。“我们用无人机全方位立体化地对长城进行拍摄记录,可以巡查到那些年久失修、难以徒步巡查的路段,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提醒游客文明游览。”他说。如今,长城保护员制度已经写进《长城保护条例》,成为长城保护“安全网”中的重要一环。

  做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要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目前,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山西、山东、宁夏等地都出台了省级长城保护条例,陕西实施省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青海印发明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京津冀三地签订全面加强长城协同保护利用的联合协定,建立长城保护利用信息共享机制。

  “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基本出发点。”席建超指出,在相关规划方案中,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分类,是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创新,构建了以政府、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当地社区等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模式,扭转了过去仅靠文物和文化部门保护的弊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