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老字号”只是有些品牌的“遮羞布”

2020-09-18 23:40:58 作者: 原来,“老字

狗不理事件一出,老字号品牌被撕下了最后一张“遮羞布”。

如今,在网上搜索几家知名的老字号餐饮店,后面跟的不再是“好吃”,而是“走下神坛”“走上末路”“输给时代”等点评。

老字号生存现状

1993年,中国一共有1600多家被认证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他们凭借悠久的品牌历史,享受着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只可惜,越来越多老字号不善于应付时代发展,深陷长期亏损困境的品牌多达300多家,真正实现盈利的却不到160家。

是什么让老字号走下神坛?在品牌君眼中,至少不是挑剔的消费者。

在大众点评给狗不理餐厅写差评的那位博主,只是实行了一个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然而,狗不理却“理直气壮”要报警,颇有一副“我是老字号,你不能随便诽谤我”的高傲感。

老字号品牌,正是输给了这份高傲。

这些品牌只靠“老字号”三个字赚钱,它们仿佛不怕自己被时代淘汰,故步自封,疯狂“吃老本”。先辈积攒下来的品牌历史,成了支撑老字号从管理人员到服务人员的底气,使他们可以没那么在乎消费者口碑和感受。

可是,在信息爆炸、消费者的选择无比丰富的时代,光靠过去金字招牌的名气,根本无法笼络更多消费者。随着消费者的逐渐离去,越来越多老字号品牌的真实现状也随之浮出水面。

老字号不应是“遮羞布”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垂直的帅府园胡同里,有两家饭店很抓眼球,一个是全聚德,一个就是上了几天热搜的狗不理。

它们不仅位置离得近,就连生存现状也很像。

消费高、服务差已是这两家店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它们却能凭借自己挂在店里那块“老字号”招牌,“诱骗”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于是,便出现了“北京人劝大家别吃全聚德;天津人劝大家别吃狗不理”的有趣现象。

光看狗不理和全聚德华丽的外壳,你可能觉得它们的确配得上“老字号”的称号。

但走进店内点菜后,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哪家公司的员工食堂。(没有员工食堂就不好的意思)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用来形容现在大部分老字号品牌,再合适不过。

老字号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背后是经济与文化的共同作用,每个城市的百年老店,代表的是时代商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变迁。所以,品牌内涵中蕴藏的文化价值,可能比其商业价值更值钱。

正是因为游客会不断为“文化价值”买单,才让老字号有一种迷之自信——只要我招牌够响亮,价格再贵也有人来。就这样,越来越多品牌把“老字号”作为“遮羞布”,以掩盖他们消费高、服务差的缺陷。

拥有“中华老字号”的招牌,只是意味着品牌价值被大众所认可了,但并不能逃过品牌老化的命运。当消费者把“老字号”这块“遮羞布”揭开,就会发现里面只是一具早已没了品牌内涵的空壳。

老字号开始两极分化

对于老字号来说,悠久历史和全国知名度是它们的“武器”。

五芳斋在转型的老字号中,颇具代表意义,各种创意广告让它成功出圈,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同仁堂以健康养生的品牌形象贴近消费者,一改往日严肃的形象,用枸杞泡咖啡来吸引年轻人;更有大白兔、稻香村等品牌靠着一系列的跨界合作重返赛道。

可以这么说,老字号品牌玩创新,比新兴品牌更有威力。

但仍然有不愿意尝试转型的老字号品牌,想要“以不变应万变”。

于是,老字号品牌便出现了两极分化:趁早转型的,再次成为了行业领头羊;还在原地踏步的,已经被网友骂上热搜。

当然,品牌君也不排除有部分想转型,可怎么也无法成功的案例存在。

那么,老字号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品牌焕发生机呢?根据部分老字号的成功经验,品牌君将方案总结如下:

1.用传统文化给消费者情怀上的亲切;

2.凭精致化抬高性价比;

3.多品牌战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4.巧打“反差萌”,展示老字号的另一面。

品牌界没有永远的老大,不存在“尊老爱幼”,谁跟不上时代了,就注定会被淘汰。

老字号不是一个单纯的名号,更不是一块“遮羞布”。它背后既有百年传承且永远不变的初心,也有品牌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