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分工中找准最优定位——辽宁中小企业闯关深观察之一

2020-11-03 23:41:20 作者: 在深度分工中

作为整个链条的集成环节,以远虑防近忧。“对生产周期较长的核心部件,我们会进行至少半年的储备,以防风险,存货足够我们等到上游企业全面复工。”宋明振表示。

沿产业链向下,将外包环节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凭借自身的机械加工能力,让三三工业不受分包、代工限制,将企业自身能力尽量多元化。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达成共识,减少链条上环节的数量,是有效控制链条稳定性的不错选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意识、应急能力,延展自身的链条,代替不必要的环节,增强可控性。

但是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中,没有万能企业,合作不可避免,作为共同成长的伙伴,有了问题共同解决,也是企业为避免自己陷入困境的办法之一。

危与机,犹如硬币的两面,往往同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不少企业来说是冲击,但对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而言却是机遇和挑战。

方舱CT等医疗装备订单井喷式地增长,很快就让东软医疗库存见底,而此时阻断的交通、生产的停摆,都使供应链处于紧绷状态。“我们电子类产品的供应商多集中于南方,这些上游企业遇到了复工复产方面的困难。他们因为看起来与应急物资没有直接联系,也不能享受一些相关的政策。”东软医疗CEO武少杰深知供应商的难处,其实也就是自己的难处。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困难,自己才能从困境中走出。

于是,东软医疗开始以自己的诉求为桥梁,请求政府帮助。经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协调,第一时间与江苏、浙江等省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将东软医疗主要合作企业加入各地防疫物资生产商名单,帮助其快速复工复产。

在产业链条愈加紧密的当下,单打独斗的英雄正在被携手向前的联盟所取代,产业链中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此同时,企业也对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更加挑剔。

“现代企业发展必须建立在上下游企业一起发展的基础上,因此,维护产业链眼光也必须足够长远。理想的情况是,上下游企业互相提醒,共同进步。优质的配套企业是能够助力头部企业前行的助燃剂,他们应该从自身专业的角度为客户提出改进建议,而不是单纯地完成对方提出的要求。就像广告词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桂芝表示。

东软医疗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产品组装。

化危为机 补强弱环节

疫情如同一次对制造业的体检,通过全面梳理产业链条,可以更好地意识到哪些环节薄弱,需要怎样补强。这时,往往得站位更高,将镜头适当拉远,才能看清历史的走向。

今天,产业链、供应链不再是上下游环节的简单衔接,而是向着更加多元复杂的生态系统转变。不仅是企业间需要维系的阵地,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引领。

赵桂芝认为,“政府要有规划地按照产业链发展态势,进行区域经济的布局,这既有利于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在链条中占据有利位置。”

从发展规律看,供应链网络的强大、生产的协同与高效,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集聚区设厂,采购半径短、物流成本低、沟通效率高、应急反应更快。

在这方面,辽宁有基础。我省拥有联合国发布工业门类中的绝大部分,具备建立省内供需链的产业基础。守住优势,并且从中挖掘效益,提升竞争力,是很多企业应对危机最深切的感悟。

加强供应链的灵活性,也是把握先机的关键,此刻需要大家更加关注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为B方案甚至是C方案、D方案准备阶梯。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之举,更是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储备是应急用的,补链的核心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区域比一个国家容易协调,一个国家比全世界更容易协调。对于不可替代的环节,要增加国产化的研发生产能力。在任何危机中,技术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都是受影响最小的企业。”赵桂芝的观点,引起不少企业的共鸣。

固链、补链、强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多位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渗透融合,将可能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巩固和提升竞争力,为产业链、供应链“赋能”。

“从2016年开始,我们接触辽宁振昌智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振昌’),并为其设计智能化生产线。目的就是通过数据将辽宁振昌的生产与自己的供应商、客户都紧密地连接起来。”紫光中德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朱涛表示,如果情况理想,在数据打通之后,应用企业将实现对客户需求和供应商能力波动的全面掌握,甚至还能由系统给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以大企业为中心的企业配套群,还是同量级企业之间协同作战,都需要以数据为桥梁建立平台,如果大家都能在平台上对接,那么,每个用户都可能拥有更多的对接方案,链条的抗风险性也将更强。”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如是说。

产业发展已迎来深度分工、深度合作的时代,产业链越完整,越有竞争力,企业的集聚程度就越高,经济的活力就越强;供应链越协同高效,就越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让一条条“链”动起来、转起来,不仅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急就章”,更是辽宁打造新工业基地的“定海针”。

观与思·通则不痛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经济如人,产业链、供应链如同经脉,也唯有畅通,才能保证“肌体”的健康强壮。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如同“客于脉中”,本来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骤然被阻断、割裂,让很多企业成了无水之源、无米之炊,运行一度受阻。令其重新环环相扣是复工复产、经济复苏的关键之举。选取可控、稳定、便利的合作伙伴,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固链意义重大,是辽宁建立区域循环,融入全国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途径。畅通的循环,首先要让需求与供给有效、有序、快速地融通,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固是融通的保障。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对接,既能够让生产网络运转,也能让其找到生存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