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3月22日消息(记者 谭琦 利声富)因为得天独厚的光热优势,每年冬春时节,海南三亚等地迎来成千上万的育种科研人员,进行南繁加代育制种工作。作为承载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助力打好种业翻身战的重要战略平台,海南将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南繁科研发展?在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29位院士参会并作报告,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近日采访一批参会院士,听听他们对“南繁硅谷”建设的期待和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记者 沙晓峰/摄
从田间种植到落地科研
“南繁硅谷”发挥大效能
“南繁的核心优势是加代育种,如何在加代的过程中提升科研水平和育种质量,是以后发展的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在参加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举办的玉米产业链发展论坛上,与多位专家、企业代表等探讨生物育种的话题。
“比起传统育种技术,生物育种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使农作物育种变得更精确、更高效。”戴景瑞是玉米育种专家,他一直关注着“南繁硅谷”的建设和发展。“以前到海南的主要目的是育种,现在我们还将实验室、研究院和人才的培养都落地海南。”戴景瑞介绍道,过去在海南进行加代繁育后,作物的抗病性、性状和品种品质的鉴定仍然要送回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海南仅作为田间种植的基地。
“现在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在内有多所院校已经落地海南,甚至研究生也在海南进行招生,培养一批批年轻的科研人员为南繁服务。”戴景瑞看到,作为“南繁硅谷”的重要承载平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建设在进一步地完善,目前海南在三亚、陵水、乐东划定的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将吸引更多种业企业来到海南投资兴业,助力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戴景瑞希望,“南繁硅谷”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将单独的田间种植转换为科研水平的提升,为育种发挥更大的效能,加快研究的速度,帮助我国育种研究的全球水平得到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启发。记者 沙晓峰/摄
发挥海南比较优势
发展特色绿色农业
“我是1991年第一次来的海南,一晃30年过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启发对海南十分有感情。在南繁产业发展论坛上,张启发以“建设自贸港与南繁产业新机遇”为题,阐述了自己对南繁产业的看法和对“南繁硅谷”建设的期待。
张启发在海南主要开展种业研究材料的加代工作,在陵水有育种基地。张启发认为,“南繁硅谷”的建设,需要利用好海南的自然条件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在特色、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孵化种业新产业。张启发说,海南温暖的气候优势有利于加代繁育,不过也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张启发认为,海南还可以利用“南繁硅谷”建设的契机,发展高效农业。“我们计划与陵水共建农科所等技术攻关单位,对相关病虫害进行研究,并完善相关技术。”张启发希望能通过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让技术走得更远,让农业获得更大的效益,提高农民的收益。
“海南的农业可以进行特色化发展的规划。”张启发认为,海南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和科研优势,对国内其他地区种植存在困难的作物进行技术攻关和发展。另外,张启发建议海南发挥“南繁硅谷”的人才优势,将南繁人才留在海南,提升育种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记者 沙晓峰/摄
建立人才交流机制
培养种业优秀人才
在国家战略背景下,海南发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优势,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多位国内种业院士专家在论坛上对打造中国种业“南繁硅谷”寄予了希望。
“‘南繁硅谷’建设,海南得天独厚的条件毋庸置疑,关键是凝聚一批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说,要想引进更多像博士后这样的优秀科研人才到海南来,加入“南繁硅谷”建设,应建立一个好的机制,让优秀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地参与到“南繁硅谷”的建设中。
桂建芳说,发展海南水产南繁种业,首先要建立水产南繁研究院、实验室等,加强人才交流,推动水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种业人才的培养,包括一批优秀种业企业家。其次,要加强水产南繁基地建设,只有建设一批现代化的水产南繁育种基地,才能吸引国内外优秀水产人才的到来,共同推动海南水产南繁种业的发展。在产业提升空间上,近20年来,有一批优秀企业家先后来到海南,他们如果与优秀的水产科研单位有机结合,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从而做大做强产业。南海网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