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将持续对餐厅扫码点餐加强监督 保留面对面服务

2021-04-01 17:30:17 作者: 厦门将持续对

有的餐厅把纸质菜单摆在店门口,方便等候用餐的顾客翻阅。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张海军 高金环)3月30日,本报《扫码点餐不该是个“单选题”》的报道刊发后,引发热议。读者、网友纷纷表示,应由消费者决定是否扫码点餐,而不是由商家“一刀切”。同时,市场监管和商务主管部门也做出回应,将对餐饮企业行为进行指导规范。

【市市场监管局】

将对餐饮企业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警示

“没有传统纸质菜单,强制消费者绑定微信公众号,授权获取信息后才能了解菜品,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消费过程中,商家要提供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点餐、用餐的需求。”厦门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说,餐厅经营者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只提供扫码点餐的服务方式,扫码时,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对消费者的一种强制交易行为。

该相关负责人强调,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消费者的障碍。由于智能手机操作的复杂性,扫码点餐并不具有普适性。老年人、未成年人往往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扫码点餐,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实现。经营者可以使用新技术提高运营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但首先应做到依法合规、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市消保委也表示,将持续对此加强社会监督,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表文章,指出餐饮行业只提供扫码点餐服务,存在不公平交易以及泄露个人信息等侵害消费者正当权益的问题。厦门市消保委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予以转发。

市场监管部门也表示,将对餐饮企业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警示,指导规范餐饮行业扫码行为。若市民朋友在消费过程中,发现餐饮企业有未明码标价等行为,可以拨打12315进行举报。

【市商务局】

将督促、引导经营者纠正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商务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已经会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开展工作,督促零售、餐饮、商场等场所保留面对面人工服务,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鼓励引导上述场所针对老年人特点,提供简便易行的智能服务。

这位负责人表示,市商务局近期也出台了《关于做好2021年餐饮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餐饮企业保留人工点餐、现金结算等服务,便利老年人消费。下一步,商务部门将加强督促指导,对餐饮场所进行排查,对不合规行为进行协调、引导,对拒不纠正的企业,交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调查】

近九成受访者认为仅提供扫码点餐不合理

餐厅只提供扫码点餐,你觉得合理吗?厦门晚报微信公众号发起了一项小调查,截至昨天23时,共有516人参与,其中88%的参与者认为不合理,觉得扫码点餐太复杂、搞不懂,同时还担心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

“出去吃个饭,要关注一堆的公众号或者小程序,还要一直接收他们的广告推送。”读者陈先生对扫码关注餐厅公众号感觉很不舒服,消费一次,关注一次,回家还得取消一次。他认为,对于这种乱象不能止于“吐槽”,更得加以引导和整治。

读者贺先生说,扫码点餐要用手机号进行授权,大家对扫码点餐时造成信息泄露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有一次,他吃完饭忘记付款,直接回家了,店家打电话找到他,这让他吃了一惊。

网友“万里驹”觉得,一家优秀的餐厅应该提供人工服务,特别是人工点餐和收现金的服务。他说,希望服务员要主动征求顾客的意见,是要人工点餐,还是扫码点餐,如果还能提供收银台现金结算,会让人感觉很温馨。这样的服务总比服务员向顾客甩一句——“自己扫码点餐”更有温度,他支持保留人工点餐的服务。

有网友说,出门吃饭,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同时也是要感受人间烟火。要是到店还离不开手机,扫码自助点单的话,还不如叫外卖呢。

也有读者建议,可以通过iPad或者其他终端设备提供电子菜单。网友“幽兰”也对扫码点餐模式也很排斥。他说,商家可以在餐桌上放一个电子点单器,既方便自己,也能让顾客舒心。

【记者手记】

好处不能都是商家的 也得为消费者考虑下

记者本想数一数,过去几年攒了多少餐厅的公众号。刚数到字母E开头的,就有点数不动了,因为各餐厅公众号已有近30个。

没有服务员接待,不填手机号无法下单,对部分人群特别不友好。明明扫码点餐有种种缺点,为何餐饮商家还要纷纷上马?究其本质,因为扫码点餐对商家好处多多——帮客人点菜的服务员大幅减少,用户画像几乎零成本获取,甚至连印制菜单的钱都省了。

有了二维码,客人点过什么餐,多长时间没来过,消费次数、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店家统统一手掌握。你有没有发现,有的餐厅时不时给你发些优惠券,这是在提醒你很久没去消费了。如此精准营销,你说商家对扫码点餐能不爱吗?

扫码点餐是餐饮数字化的一个入口,但是不能成为个人信息的出口。如今,由扫码点餐引发的讨论,恰恰说明了社会的进步。扫码点餐的好处不能尽是商家的,也得为消费者考虑下。(厦门晚报记者张 海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