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入殓师:每年处理400具遗体 从不参加婚礼不主动与人握手

2021-04-06 08:52:22 作者: 95后入殓师

95后入殓师:每年处理400具遗体 从不参加婚礼不主动与人握手

长着圆圆脸,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满脸笑容的女孩陈韵秋出生于1996年,这是一位四川姑娘,与她交流,说10句话,有8句她都会笑着回答。

浓眉英气,说话中气十足,一脸朝气的男孩刘三三出生于1995年,他的老家在山西,他是个喜欢在网上“冲浪”的年轻人。

陈韵秋和刘三三是同学,也是同事,他们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有时凌晨还会有突发的工作,有时则会持续工作10多个小时,他们几乎从不参加朋友的婚礼,也不和人主动握手,也不习惯与人说“再见”。他们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他们都是杭州萧山殡仪服务中心的遗体整容师,也是大家俗称的“入殓师”,他们每年要处理约400具遗体。

离家出走,只为做入殓师

陈韵秋出生在四川绵竹,人杰地灵的川蜀之地让她生得甜美可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柔弱可人的女孩,却毅然选择了一份在世人看起来有些与众不同的职业。

“我小时候看了一个电视节目,里面有入殓师,我当时就觉得他们好伟大,人生的最后一程应该体面且有尊严,这就需要有非常专业的人士来处理遗体,遗体整容师(入殓师的官方说法)就是这样的专业人士,他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很重要。我从那时候起就立志要成为一名遗体整容师。”穿着工作服,坐在第一财经记者的对面,川妹子陈韵秋自豪地回忆着自己入行的初心。

然而,一切并没有陈韵秋想象中那么容易,入殓师这个行业在很多人看来存在忌讳,当填报考学志愿时,几乎全家人都反对。为了阻止陈韵秋报考殡葬相关专业,父母集结了所有的亲戚,对陈韵秋连番“轰炸”,有当面劝的,有电话说的,总之就是绝不允许女儿踏入殡葬行业。

此时,这个川妹子骨子里的倔强被激发了,她毅然“离家出走”,躲到成都的一位姐姐家中,来回避亲戚朋友的劝阻。在她的坚持下,她考入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并且最终如愿从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但期间,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只有陈韵秋自己清楚。

这种被世人所不理解的感觉,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深有体会——日前抵达杭州南站后,记者排队打车前往杭州萧山殡仪服务中心,然而出租车司机却十分抗拒去往殡仪服务中心,并让记者下车。随后经过火车站调度人员的协调,出租车司机才并不太情愿地将记者送到殡仪服务中心,且表示只能远远地放下记者,请记者自己步行进入。

相比之下,刘三三的从业经验不至于如此惊心动魄,但要说到家人和朋友是否完全理解,的确也未必。“大家多多少少还是对殡葬从业者有一定的避讳,尤其是家人,会担心你以后如何交友,未来规划等,所以我们一定要内心坚定,坚持下去,不能轻言放弃。”刘三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95后入殓师:每年处理400具遗体 从不参加婚礼不主动与人握手

和遗体“对话”

早上5点多起床,6点工作,整理自己的仪容,去守灵厅,告知逝者家属自己开始上班了,并与之进行交流,协助选择丧葬用品,不定时进行遗体整容处理,有时还需要进行仓库用品整理、花圈插花等,这些都是陈韵秋和刘三三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虽然理论上应该是下午4点多下班,但实际上只要有工作,即便是凌晨也要紧急处理,甚至有时会通宵达旦。

遗体整容需要高超的技能,比如残破遗体的修复就非常难。刘三三曾经为一位因意外事故而身首分离且颅骨严重破损的老人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遗体修复。

一整天都弯腰坚持在遗体SPA床边上。“所以干我们这行,身材不能太高大了,像我这样矮一点反而是优势,弯腰的酸痛程度相对轻一些。”刘三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遗体SPA室是陈韵秋和刘三三几乎每天必去的地方,第一财经记者随他们经过守灵楼、冰库等地,一路来到了遗体SPA室,这里宽敞明亮,以蓝白色调为主,平静祥和。每天,请出遗体,对遗体鞠躬,给遗体进行沐浴、修手指甲、穿衣、化妆,有时会根据家属的要求,为遗体进行1小时SPA按摩,以放松遗体僵硬的肌肉后方便穿衣和化妆。

“在遗体SPA室,我和同事会相互配合,一个负责头部,一个负责下半身,沐浴穿衣,向家属告知注意事项,有时候也会让家属参与给遗体擦手擦脸,对遗体进行四道——道谢、道爱、道歉和道别。”刘三三对第一财经记者描述。

每具遗体的处理都需要两位遗体整容师同步进行,因为翻身、穿衣等一个人难以完成。陈韵秋和刘三三从业3年,每年大约要处理400具遗体,目前经他们手处理的遗体总数超过了1000具。

“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逝者,他们也是一个个生命,只是我们在帮助他们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我们要给他们最后的尊严。”陈韵秋内心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刘三三则有时会和遗体“对话”,比如他会对遗体说:“老奶奶,我们要给你翻身了,一会儿给你穿衣服哟。”虽然遗体并不会有任何回答,但刘三三觉得,这也是一种对逝者的尊重,把他们看成一个生命,对话生命,陪伴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

95后入殓师:每年处理400具遗体 从不参加婚礼不主动与人握手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在医学界有句名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到了陈韵秋和刘三三这里,“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非常适用于他们。在给遗体做技术修复和处理的同时,他们更是在安慰生者。懂得哀伤辅导、注重人性化的亲情链接、有耐心、胆大细心、吃苦耐劳等都是遗体整容师的必备素养。

今年2月,有个年轻人的母亲过世,还在守灵时,他的父亲因为悲伤过度而猝死,这让这位年轻人一时间难以接受,他内心崩溃,脾气也变得暴躁,且参杂着不知所措的情绪。其实陈韵秋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她知道,此时她最应该做的是安慰生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