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展现场|红色大巴驶入厦门:文物修复老党员干一行、爱一行

2021-04-10 07:57:03 作者: 巡展现场|红

4月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全媒体巡展车队走进经济特区厦门,在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门前开放展出。

巡展大巴吸引了不少厦门市民驻足参观。黄少毅 摄

澎湃新闻组建的两辆红色巡展大巴,以图文、视频、H5、在线互动等全媒体手段展现百年党史,吸引了当地不少群众前来参观。他们也带来了各自具有独家回忆的初心故事。

77岁的冼来顺退休前是厦门市博物馆的瓷器修复专家,也是一名老党员。他在大巴上的“改革之路”展区选择了一张由澎湃新闻专属设计、绘有井冈山标志性景点的明信片,饶有兴致地盖上印章。

冼来顺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上过学,但是他一生都在自学,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干一行,爱一行。

77岁的冼来顺翻着手机,想找出一张文物修复的照片给记者看。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图

他回忆,自己幼年曾在街头流浪,后来误打误撞地被介绍到杂技团学体操,师傅看他活泼好动,便收他为徒。从学徒到师傅到教练,他都勤勤恳恳,绝不偷懒,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练基本功。后来他到剧团继续从事体操教学工作,同时开始学习舞台灯光设计。年纪更长之后,由于工作出色,上级领导将他调至厦门市的文物部门(后并入厦门市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一直至今。

冼来顺说,当年他是干一行,爱一行,又爱学习,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如今时代变了,有更多的工作选项,而年轻人的心思永远是活络的,“那就喜欢什么,一定要去干,但是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干下去。”

冼来顺修复的瓷器对比照片。受访者供图

现在,冼来顺在修复文物之余,还会练练腰、踢踢腿,找找当年练体操的感觉。他说:“我鼓励自己活到200岁,我还没有去过延安和井冈山,我很想去,(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

来自湖里街道塘边社区的工作人员汪珍也对印有红色景点标志的定制明信片很感兴趣,一口气印了三张。汪珍今年33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预备党员,“三年前就递交了申请书,现在才等到机会,如果发展顺利,估计今年6月就可以入党。”

社区工作人员汪珍在澎湃新闻红色巡展大巴上拍照留念。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图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汪珍所负责的社区流动人员非常多,她要承担流动人员管控、去向摸底、体温监测、物资保障等工作。疫情平稳后,创建文明城市、人口普查、年底考核、春节期间对疫情的严防严控、疫苗宣传接种等工作又接踵而来,她忙得不亦乐乎。

汪珍说,自己非常喜欢社区工作,虽然忙碌却能乐在其中,因为为居民带来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好的生活,是她的初心。

巡展现场,澎湃新闻还碰到了从重庆迁居厦门的杨女士。1993年,大学毕业的杨女士到厦门旅游,便喜欢上这座城市。杨女士说,比起重庆,厦门面积小,但交通便利、城市环境包容。

杨女士回忆,她当时住在厦门火车站的铁路招待所,服务员告诉她“湖里有个专门打工的地方”,她便找到了这里,被招进一家台资企业。“当时考了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考了四大名著的作者,我答出来了,老板就说过了,”杨女士笑着说。在她看来,这么多年来,厦门的变化太大了,而她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没有变化,反而更深沉了。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