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处门口有人拉横幅庆祝好友离婚,目击者:男女双方也互道恭喜

2021-04-19 07:57:32 作者: 婚姻登记处门

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

视频剪辑 轩逸瑶

婚姻登记处门口,有多名男女拉横幅庆祝好友李女士离婚。4月16日上午,这一幕发生在武汉市江汉区发展大道。有目击者称,这几人拉横幅的时间不长,男女双方办完离婚手续出来后,也互道了恭喜。

婚姻登记处门口有人拉横幅庆祝好友离婚,目击者:男女双方也互道恭喜

网传视频显示,在江汉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对面的唐家墩街政务服务中心门口,有几名男女拉了三个横幅。上面印有“没啥大事,就是想拉个横幅告诉你离婚快乐!”“恭贺李女士告别婚姻,喜提单身,自由万岁”“恭喜做回李小姐,余生我们爱你!”的字样。

4月16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唐家墩街政务服务中心。大门口的值班人员介绍,此事发生在4月16日上午9时许,当时有一对30多岁的年轻夫妻到对面的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手续。女子的几名朋友提前请人制作了三条横幅,准备拉起来。“他们七八个人,有男有女,我提醒他们不要挂在我们门口。”该值班人员称,没想到他们还是有人将横幅贴在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外墙上,后经同事们的劝导,这些人转移到了旁边的酒店门口。后来,他看到离婚后的男女从婚姻登记处出来,男方看到这一幕也没生气,还和女方互道了恭喜。没过多久,这些人就离开了。该值班人员称,他觉得女方的朋友没必要拉横幅来庆贺,一是有点不太尊重男方,二是前来办理结婚手续的夫妻看到这一幕,也不太好。

有路过的网友将这一幕拍了下来,发到了抖音上,给这位李女士加油打气。有不少人感叹,觉得这位李女士很幸福,能拥有这些好朋友,并为李女士加油。也有一名网友批评:“身边有这么一帮损友,何愁不离。”

婚姻登记处门口有人拉横幅庆祝好友离婚,目击者:男女双方也互道恭喜

4月16日傍晚,李女士也看到了这段视频,回复这位持批评态度的网友:“看得太片面,不想多解释。”她还在视频下方评论,感谢这位拍摄视频的网友:“谢谢为我打气,缘分刷到你拍的了,不爱了就放过了。那些最疯狂的事他们都为我做了。”

极目新闻记者私信李女士,询问她的朋友们为何会拉横幅庆贺她离婚。李女士回复:“没啥,过好余生,庆祝新生。”李女士还表示,感谢朋友做了那么多事,至于其它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无可奉告。

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刘明炎说,结婚是自由的,离婚也是自由的。如果一段婚姻还有挽回的余地,应该尽可能挽回。但一段婚姻确实已经死亡,分开对双方更好。如果这对夫妻感情已破裂,朋友们选择以这种方式庆贺她的新生,也可以理解。

延伸阅读

离婚者给未婚者的4个建议|“离婚冷静期”通过,离婚会变少吗?

2020年5月28日下午,民法典正式表决通过,也意味着其中备受关注的“离婚冷静期”正式施行。在提请离婚的一个月后,只要夫妻双方中有一方反悔,离婚事实便无法成立。

婚姻登记处门口有人拉横幅庆祝好友离婚,目击者:男女双方也互道恭喜

(截图自微博)

尽管立法专家一再声明,离婚冷静期不会影响离婚自由,人们仍然可以凭诉讼手段结束婚姻,但不少人认为,这样的安排为本就繁琐的离婚程序增加了不少难度。

眼见离婚的成本骤增,是否要走入婚姻反倒变成了需要冷静的事。

婚姻登记处门口有人拉横幅庆祝好友离婚,目击者:男女双方也互道恭喜

(截图自微博)

前阵子与一位朋友聊天,她也感慨说,如今恐婚的人越来越多了,可在那些“好不容易”结了婚的人中,离婚的比例却也越来越高了。

现在居高不下的离婚率背后,大家到底为什么想离婚?作为未婚的人,应该如何更好地看待婚姻?

我们找来四位经历了离婚的朋友聊了聊。

婚姻登记处门口有人拉横幅庆祝好友离婚,目击者:男女双方也互道恭喜

01.

我们对“理想的婚姻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

萌棍先生 男30岁 自主创业

我和前妻是高中同学,27岁的时候重新遇到,谈到第二年的时候,发现周围人都结婚了,家人也有催婚,我们彼此都感觉“挺对的”,于是跟着感觉走,把婚给结了。

结婚之后,我常常有种照顾女儿的感觉,生活起居上,妻子之前一直依赖父母;精神上也类似,她像个孩子,想做什么就去做,不会考虑夫妻双方。

结婚后,她还是保持着“独身生活”的状态。我以前也是个比较喜欢自由的人,但我内心觉得既然结婚了,还是要留一些精力给家庭。

但妻子难以理解我的想法,她很少将精力投入在家庭中,每天下班回来都直奔电脑、周末也都被朋友聚会占满。这可能是她想要的婚姻生活。

渐渐地,我们对彼此的不理解和沟通不畅越来越严重。我试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一刻我发现前28年,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婚姻”、“自我成长”是需要学习的。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并看起了关于亲密关系的心理学书籍。看书的过程像照镜子一样,我感受到了自己在表达中的很多问题,比如说话太急、太冲,没有耐心。

书里也提到了很多经营亲密关系的方法,我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于是我去联系妻子,告诉她我希望能和她可以一起学习,可是却没有得到她的回应。

那个时候我已经系统地梳理了自己的想法,我开始明白,其实我们之间最根本的问题是生活目标的不一致。我希望对方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可以和她一起经营家庭;而在对方看来,保持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我也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想改变,你永远都不可能去改变他。所以冷战了几个月后,我提出了离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