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 | 氤氲书香满心头(人物篇)

2021-04-20 21:00:23 作者: “4·23”

编者按:

最是书香能致远。有人说阅读陪伴成长,有人说书香照亮人生,可见阅读给人带来的影响之深刻。

爱阅读,除了能反映一个市民的文明素质,也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蕴。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推出《聚焦“4·23” 世界读书日系列报道》,从人物、家庭、单位、馆所、市场等方面进行采访,一起走进书香巴中。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在当今这个喧嚣的时代,坐在书桌前,捧一本纸质书,静下心来阅读已经显得难能可贵。

然而,纵使时代喧嚣,也总有那么一批人,他们钟爱于纸质书那独特的书香,喜欢听翻页时摩擦产生的“沙沙声”。他们中,既有十余年如一日每天坚持阅读的于召德、一年阅读量两三百本的“超级学霸”董岳、也有自发为学生“带书”以启迪学生心灵的陆全德……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阅读“诀窍”及背后的故事。

毛遂自荐申请“十佳读者”

背后有啥故事?

人物简介:陆全德 ,53岁,天马山镇柳岗村小学教师,义务为孩子借书带书,市图书馆2020年“十佳读者”

陆全德指导学生阅读

“恳请领导、评委酌情给我一个‘十佳读者’称号。圆山区教师一个梦!”2020年12月17日,来自巴州区天马山镇柳岗村小学的教师陆全德给市图书馆“十佳读者”评委会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希望自己能够被评为“十佳读者”,以圆自己的“梦”。

陆全德为何要毛遂自荐申请被授予“十佳读者”?他的“梦”又是什么?

今年53岁的陆全德,自1987年开始便一直在柳岗村小学教书,如今已经是第34个年头了。“以前村小还有两三个老师。后来学生不断减少,老师也就随着减少。近十年来学校只有我一个老师。”陆全德介绍,而他要同时教授孩子们的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不过这几年,很多孩子都随父母外出或进城读书,留在村里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如今学校还剩两个学生,大的6岁,小的3岁半。”

每天早晨八点半,家长会准时把学生送到村小,下午五点半左右再由家长接回家。“城里的孩子可以随时去校图书馆、市图书馆等地方借书,但在农村这条路可行不通。村小里的图书太有限了,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陆全德说,有感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自2020年年初时,他便萌发了从市图书馆借书的想法。

陆全德介绍,大概每隔两三周,他都会坐客车去市图书馆,将孩子们读完的书归还后再从图书馆借新书出来,供他们阅读。算下来,来回一趟近100公里,一年下来也借了五六十本书。按照市图书馆规定,每人每次可外借三本,最长外借时间63天,但鉴于特殊情况,市图书馆也人性化地为陆全德提供了图书延期归还等服务,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分理解书中内容。

“我倒不是贪图‘十佳读者’这份名誉,但市图书馆会为‘十佳读者’发放500元购书卡。我可以利用购书卡孩子们购买不少儿童读物及教辅资料,帮助他们学会阅读、启迪心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谈及自己主动申请“十佳读者”名誉的初衷时,陆全德如是说。

13岁被评为“最牛读者”

一年借书255本

人物简介:董岳,15岁,现读初三,2018年市图书馆“最牛读者”

2019年,来自巴中中学云屏校区的初一学生董岳,被市图书馆授予2018年“最牛读者”。一名年仅13岁的初中生为何能被授予“最牛读者”称号?原来,董岳曾一年在巴中市图书馆外借《鲁迅经典》《中国历代文学精华》《朱自清散文》《诺贝尔文学奖文库》等文学类图书225本,位居市图书馆年度借阅榜首位。

“虽然孩子即将中考,学业任务较重,但她至今对读书热爱不减。” 父亲董史列介绍。

一本三四百页的书,她往往一两天就能看完;看完之后,还能对其中的情节印象深刻。“读书快+记性好”,这是董史列对女儿看书的印象。“她对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四大名著开始产生的。”董史列回忆道,女儿在启蒙时便对四大名著很感兴趣。“先是看四大名著彩色连环画,再后来看有拼音注释的白话文版本,最后直接捧起了原著开始阅读。”

在董史列看来,由于孩子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开始阅读,才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增长见闻、丰富知识,逐渐成为同龄人眼中的“学霸”。“记得在小升初的录取考试中,她在巴中中学云屏、兴文两大校区的报考学生中,总成绩排名第四。我想,这样的成绩,也是对她热爱看书所取得效果的证明和回报。”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为何能够坚持不懈地刻苦读书,并且总阅读量1000本?董岳童年时,她已经捧起了书本开始阅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就连电视都没有。我们很少看,孩子几乎不看电视。”董史列说,孩子爱上阅读,跟家长的引导密不可分,女儿只看《中国诗词大会》等少数节目。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在总结女儿“读书快+记性好”的原因时,董史列说:“虽然她自己也不确定其中原因。但我认为,除了孩子有一定记忆天赋以外,更多的是她能够真正静心下来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人物、情节对话。这样既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也能让自己能够持之以恒地将读书这一爱好坚持下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