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与余华同台:作家让干活的人知道了活着的意义

2021-04-25 22:47:28 作者: 张文宏与余华

张文宏与余华同台:作家让干活的人知道了活着的意义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4月25日报道:“我原来以为作家没什么用,现在作家的意义非常大,他让我们干活的人知道了活着的意义。”4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刚下飞机就赶到朵云书院·戏剧店,与作家余华、《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评论家潘凯雄聊起了阅读与日常。

活动现场,张文宏问弃医从文的余华:“作家是不是好人?”余华回答:“作家中的好人跟医生一样多。”张文宏说:“‘我不能用好人与坏人来衡量’,这是作家。作家描写的就是人性之复杂。”

在张文宏看来,医生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人。医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要学习《希波克拉底誓言》,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要做对病人有害的事情。张文宏说:“有很多人问我医生可不可以不打疫苗,我说医生可以不打疫苗,但如果当我患病继续执行诊疗的过程中,把新冠传给我的病人,从那一刻起,我就是有问题的。因为我没有打疫苗,这就违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

提起新书《文城》,余华介绍,大概1998年的时候,写了20多万字以后感觉到往下写越来越困难,就马上停下来。直到去年疫情期间,删掉了10多万字后重写才写完。他认为,《文城》是传奇小说,和《许三观卖血记》式的写实小说不同,传奇小说的叙述通常是用故事带动人物,而写实小说是用人物带动故事。

作家余华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评论家潘凯雄从各自的视角,与现场读者分享了阅读《文城》的感受。

“余华的书出来总会引起争论,我认为是好事情。如果一个写作者不论写什么,没人关注、讨论,这很悲哀的。”程永新认为,为什么那么多人去看《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因为余华点中了我们的穴位,触动了民族的神经末梢。他表示,自己被《文城》所写的民国梦、民国的乌托邦所惊艳,南北文明如此集中出现在一本小说中也非常了不起。“我读过当代作家的作品中,同时呈现南北文化的文本很少。”

潘凯雄表示,《文城》既是好故事,又是好小说。“《文城》出版后,当时新闻点是‘那个写《活着》的余华回来啦’。为什么不是写《兄弟》《第七天》的余华回来了?我不能接受的是:《活着》就是标准吗?余华就是《活着》吗?”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华新书《阅读有益身心健康》当天与读者见面。该书收录文章31篇,集中展现了余华独特而深邃的阅读写作观。发表于《收获长篇小说2020冬卷》的《张文宏医生》单行本,不久也将正式推出。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