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诗路|杨逸明(临海卷)

2021-04-26 23:38:27 作者: 浙江诗路|杨

写在《小楼听雨诗刊》新设“浙江诗路”栏目之际

王 骏

(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

浙江自古丽逸江南、山灵水秀,古越之地、人文蔚兴,先人山高水长之风、两浙钟灵毓秀之境,吸引历代思想先哲、文人墨客来浙江游历论学,是华夏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地之一。浙江省目前正在着力建设的四条诗路文化带,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和学术界的极大的兴趣和热切的关注。特别是引起国内诗词界的瞩目。浙江诗路以主要水系(古道)为纽带贯穿全省,勾勒出浙江诗路文化的诗人行迹图、水系交通图、浙学学脉图、名城古镇图、遗产风物图“五幅地图”,“以诗(诗词曲赋)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带”,分别绘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建设诗路文化带,不但是浙江文化建设的时代亮点,也必将对推动中华诗词文化的继承发展起到突出的作用。

《小楼听雨诗刊》是面向全球的一家诗词公众号,因主创者来自浙江,理应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参与到浙江诗路建设的氛围营造中来。从本辑起,特在小楼开始新设“浙江诗路”栏目,刊登诗人们吟唱浙江四条诗路的诗词佳作,与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的微刊《诗联浙江》刊登“浙江诗路”栏目相得益彰,共同为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放歌高吟。

2020-11-14

临海采风小札

参观临海新农村

采风诗兴盎然生,一路频添画里情。

溪入小村皆上善,山围老宅共清平。

宗祠历劫根仍在,支部开新力正倾。

改革后前看日子,孰优孰劣不须争。

访孔丘村

黄昏少见昔炊烟,十户九空声寂然。

入院相迎黄黑犬,打工都走壮青年。

新城发展虽堪喜,老宅消亡太可怜。

如此桃源古村落,只今稀缺是栖贤。

登羊岩山晚酌

盘旋山路上羊岩,满壑清风振客衫。

红艳艳花垂石壁,绿油油岭远尘凡。

酒含梅子弥消渴,肉煮茶芽甚解馋。

餐罢欲行回首望,峰巅亭阁月初衔。

访括苍镇张家渡村

群山围护景清幽,石垒低墙木建楼。

庭树花从残瓦落,名人宅有断垣留。

院中闲坐皆翁媪,渡口深思半喜忧。

只见永安溪水在,依然轻快绕村流。

访指岩村

小楼高耸几农家,映入清溪带彩霞。

岩石定知村镇富,也伸双指向人夸。

咏羊岩勾青茶

映入茶汤鬓已皤,羊岩山上击壶歌。

杯中片片新芽嫩,勾起青春旧梦多。

访临海张家渡村铁匠铺

铺前留影使心痴,也爱抡锤淬火时。

靠得传承自身硬,爷爷打铁我敲诗。

注:我祖父是铁匠,少年时从老家无锡到上海打铁谋生。我父亲一辈皆生于上海,成为一百多年前的“新上海人”。

题尤溪镇图书馆

窗外砖墙满翠苔,群山排闼画屏开。

古村无限沧桑感,小坐书斋读出来。

杨逸明 1948年8月生于上海。第二、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四、五、六届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顾问,《小楼听雨》诗平台顾问。已出版诗词选集有《飞瀑集》《新风集》《古韵新风》《路石集》《晚风集》《当代诗词百首点评》等。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