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戴威!再见,小黄车

2021-04-29 15:52:45 作者: 再见,戴威!

但初出茅庐的戴威又怎能把握的住。

假装出来的稳重,成熟但又缺乏对市场敏锐的目光和经验。

这让ofo失去了早期一个关键的机会,当时的员工甚至说道:“如果当时戴威接受投资人的意见,及时让小黄车进入城市扩张,也许就没有后来和摩拜胶着的竞争了。”

有人曾问戴威:“你更在意事情本身能不能成功,还是谁把它做成功?”

戴威回答:“不。我把这件事情做成,比什么都重要。”

也许是学生时代一帆风顺的经历让戴威有了强烈的占有欲,想要掌控公司。

朱啸虎曾牵线戴威和腾讯的投资人夏尧,两人开始相谈甚欢,甚至已经准备让腾讯在ofo B轮融资时进入。

但是当夏尧劝说ofo入城时,夏尧三次劝说,三次全被戴威一口否决。

多次的劝说并没有让戴威领情,反而让戴威认为腾讯投心不诚。

“要不然腾讯C轮再投吧,让经纬先进我们的B轮。”

让本来融资B轮的腾讯放到了C轮,这让腾讯心里非常的不舒服。

一个月后,腾讯转投了摩拜C轮,此后更是连续投资了摩拜D、E两轮。

错过了腾讯的投资,拒绝了入城的请求,在关键时刻走错了一步,戴威的走错了一步,似乎像蝴蝶效应一般,影响了之后许多的事。

假如戴威没有延迟腾讯融资,也许ofo便能坐上单车的市场的龙座。

假如当时腾讯融资,戴威也许不会像今天一样。

假如....

可惜,社会并不是摇篮,没有那么多的假如。

错失腾讯融资,让戴威十分的懊悔,这让异常强势且占有欲极强的戴威听进了别人的建议。

这让一个要“做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一个要“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的ofo和滴滴走到了一起。

戴威相信了滴滴创始人程维,在那时戴威更是把程维当成了自己的知己,大哥。

在那段时间内,两人经常见面,并且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

戴威认为自己和程维很像,不仅仅是理念上极为相似,更是认为滴滴和自己的ofo很像。

但戴威和程维怎么会相似呢?

再见,戴威!再见,小黄车

戴威是谁?

他出生于精英家庭,从小便含着金汤勺,父亲更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人生一帆风顺,从北大金融系毕业之后,自己的ofo便走上了山巅。

但程维呢?

程维出生于江西上饶,家庭并不能给他什么,从小便在市井中摸爬滚打长大,甚至在读大学之前他都未离开过自己家乡的小镇。

高考分数相比戴威也是相对逊色,大学毕业之后他甚至卖过保险,去过足疗店上班。

那时的程维生活一度困苦,直到加入了阿里。

程维也是早期的阿里成员,当时团队中干嘉伟、陆兆禧、吕广渝、王刚、吴敏芝、李琪等等都是阿里的中供铁军,战绩累累。

程维比戴威大八岁,尝尽了人生冷暖,明白社会的艰苦,有戴威没有的决断和老辣。

这些经历又怎是戴威可以比的。

这八年是程维和戴威年龄的差距,但他们之间的差距何止八年。

“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一个是小镇青年凤凰男;一个没上过一天班,一个干了八年的阿里中供铁军,他们哪里一样了?他们哪里都不一样”,一位在ofo早期团队的高层如此评价,“戴威把程维看作兄弟,程维只把和戴威的关系看作父子。”

在正式决裂之前,戴威曾每逢采访都要夸一遍程维,并表示程维在战术和打法上给予自己很多有用的建议。但你会发现,程维几乎很少对外谈到他对戴威的看法。在ofo的人看来,他们陷入了一个滴滴做好的局。

ofo在接受了滴滴的三轮融资之后,ofo的估值也在节节攀升。

看见取得如果效果的戴威,更是听取了大哥程维的意见,接受滴滴派来的高管来协助ofo建立更好的制度,这也是为了赢得孙正义软银的巨额投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戴威逐渐发现事情不对头。

他发现自己逐渐被滴滴给架空了。

原滴滴品质出行事业群总经理付强出任ofo执行总裁,原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和滴滴财务总监Leslie Liu将分管ofo的市场和财务部门。

新的出行项目被滴滴把控,市场和财政也被滴滴把控。

这在戴威看来这和把刀放在自己脖子上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了。

再见,戴威!再见,小黄车

但戴威为了软银的投资,还是忍了。

但当滴滴要高管的人事任免权时。

戴威还是破防了,戴威对滴滴派来的高管付强直接发飙,“滴滴的人都给我离开ofo。”

ofo和滴滴正式撕破了脸皮,这也加深了戴威对别人的怀疑,甚至戴威曾给所有人的信中写道:

“或许也未尘埃落定,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

ofo员工职责反复变动,甚至是联合创始人都被调离过不同的岗位。

而在购买单车的业务上,ofo也是粗暴处理,报销毫无难度,让ofo出现了巨大的灰色空间。

ofo在管理上也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这些隐患就像树中的蛀虫,迟早有一天会把大树咬断。

戴威曾在年会上亲自给十位优秀员工送牧马人、送期权、送奖励。

但最后,这其中的三位,都被查出数据作假,贪污,而被开除。

这家年轻的公司还没走到30岁,便已经有了各种老年人的疑难杂症。

朱啸虎曾经提出将ofo和摩拜合并的建议,几乎所有股东都同意,唯有戴威一人不同意。

“希望戴威低下头的那天,他的手里还能握有谈判筹码。”

“他把自己的权益凌驾在所有投资人的权益之上。”

股东们对戴威几乎全是负面评价。

朱啸虎见情况不对,匆匆抛售股份,套现离场。

而随着摩拜单车被收购的消息传来,戴威再次找到了程维,进行了一次谈判。

程维希望戴威可以去海外做单车业务,戴威希望继续做ofo的董事长,并且保留创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