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舆情观察 | “熟蛋返生”上热搜 热闹之余还要看门道

2021-04-29 21:52:29 作者: 新海南舆情观

编者按:无意间,我们已经身处一个人人自带“麦克风”的时代。

尼葛洛庞帝以“比特”替代“原子”的理论,预言个人化双向沟通会替代由上而下的大众传播。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传统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也改变了舆论话语结构。在互联网中,每个人都成为为自己或某一类人群发声的“自媒体”,由此也导致了舆论环境更为复杂,舆论反转、谣言时常发生,舆论冲突愈演愈烈,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舆论走向愈发难以把握和控制,广大受众对主流舆论场话语体系有了新的想法和认知,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类舆论场域的群体同台竞技的舞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获取信息、舆论走势、发展研判、适时发声……这些成为我们捕获信息动态、了解舆论走势以及参与热点讨论必不可少方法。大众媒介在其中的角色也将由信息发布者逐步转变为舆论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把关人”。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海南媒体融合协同平台、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门户,致力于打造“立足海南、站位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自贸港新型主流媒体。新海南客户端依托海南舆情研究中心,特别策划推出“新海南舆情观察”栏目。栏目将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解读、专业研判等带您洞察网络舆情热点、掌握舆情动向,了解舆情脉络,为您提供更深层次的事件分析、更专业的解读和建议。我们愿意与省内外各大智库、高校、媒体等机构合作,共同把“新海南舆情观察”栏目打造成权威、专业、前沿的舆情观察、研判平台。

一、事件发展脉络

近日,一篇题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的论文,由河南省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发表于《写真地理》杂志。声称在该校导师郭某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使煮熟的鸡蛋变成生鸡蛋并孵化小鸡。该文在网上迅速传播,被大量转载,冲上各大热搜榜。

4月26日11时,《写真地理》期刊表示,该论文有些玄幻,正常审核是不会通过的,作者应该是用了什么别的办法发表的,舆情持续升温。14时,郭萍本人回应称,相关论文确系其本人所写,她是在做了相关实验后将实验报告投稿给《写真地理》等杂志发表的,学校的一名女性负责人声称,这个课程未来会去中科院授牌。15时,郑州市人社局表示,已经派人入校进行调查。16时,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 转发了相关报道的截图,配字:“呵”。23时,“熟蛋返生”论文第二作者郭太安表示,后悔参与实验,感到整件事很荒唐,已写说明配合警方调查。

4月27日,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依照相关出版管理法规,对刊发“熟蛋返生孵小鸡”论文的《写真地理》杂志做出停刊整顿处理。

4月27日晚,郭萍已就论文事件向公众道歉,但认为系试验不够严谨,仍坚称实验可实现。

此事引起了人民网、央视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多家央媒展开报道,相继发声怒批。监测发现,相关舆情引发网民的高度关注,舆论热度迅速升高,对论文作者及杂志社的批评声高涨。4月25日至4月28日,网上有关“熟蛋返生”的信息量达19万+,多个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过亿,登上微博热搜榜,其中话题#校长发表熟蛋返生孵雏鸡论文#阅读量达2.1亿,#熟蛋返生孵小鸡论文作者道歉#阅读量2亿。

二、事件传播情况分析

由事件传播走势图可见,“熟蛋返生”相关信息于4月25日开始发酵,随着主流媒体的关注及报道,网友们积极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中,相关信息于4月27日达到信息量峰值,当日信息量达88654条。随着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杂志停刊整顿,论文作者道歉后,舆情热度逐渐下降。

事件关键词云显示围绕事件出现了大量的词汇,反映事件影响之大,多个部门、研究院及学者均发声。“特异功能”“意念”等词体现事件之荒谬;“严肃处理”“介入调查”等词则是舆论之期待,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严肃处理才能撕开这类伪科学的面目。

三、舆论反应

舆情监测显示,网民对此反智商问题进行嘲笑。戏称“这难道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国分校?”“真是荒谬到家了!”。

同时质疑“熟蛋返生”可信度和呼吁严查论文发表背后的违规违纪行为等方面。也有较多网民呼吁严查春霖职业培训学院和郭萍校长,质疑郭萍学历造假,建议取缔该学校所开设的“玄学课程”。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熟蛋返生”滑天下之大稽。如论文是花钱或凭关系发稿,可能属于收受贿赂行为,若情节严重、数额较大可能上升到刑事犯罪;如是企业、期刊一贯的“潜规则”,严重的可上升到非法经营罪范畴。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朱甫祥表示,第一感受就是滑稽、可笑,这完全没有科学性。这种文章能在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是很不严肃的一件事情。说明目前科研生态有很大的漏洞。鸡蛋煮熟后,里面的蛋白质就变性了,有的蛋白甚至因肽键水解断裂而降解,不可能再有繁育的能力。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凡教授表示,一篇学术性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像这样的论文很难通过专家评审,如果送到我手里,是很难通过评审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