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院士说 | 祖上世代务农,这个男人却成了顶尖科学家!他的成就离不开这句话

2021-04-30 10:35:10 作者: 杭州院士说

世代务农的他,走上了科学家之路,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沉下心来,才可以做出成就来。

他希望,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好好做研究,科技报国,助推国家科技实力越来越强大。

兴趣是最好的领路人

“我母亲过世得早,父亲没有时间管我的学习。”朱位秋说,那时候,读书全是自己的事情。

初中毕业后,在同学的推荐下,朱位秋报考了杭高。“杭高那时候全省招生,算是省里最好的高中。”年轻气盛的他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杭州,参加了考试。结果,只有他一个人考进了杭高。

在杭高读书时,他经常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在那个图书资源有限的年代,一本接着一本地阅读科学杂志,萌生了做一名科学家的想法。

高中毕业后,朱位秋被保送到了华东航空学院,大学毕业后,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当大多数研究生还只是满足于完成课程和科研任务时,朱位秋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前沿的领域。

研究生阶段,他选择了当时最新的领域——非线性振动理论。别人不敢触碰的领域,对朱位秋来说却非常有吸引力,“我喜欢搞理论研究。”

朱位秋天天在图书馆看书,特别是有关非线性振动理论的书和杂志,以至于后来,哪本书放在什么位置他都一清二楚。1964年,朱位秋在书店偶然买到了一本英文版《机械系统的随机振动》的影印本,这一“偶遇”将他引上了国际应用力学的前沿之路。

这条路,他一走就是一辈子。

杭州给了他潜心做学问的好环境

读完杭高后,在外面兜兜转转许多年,他依然回到了杭州,因为这里有他的家人,还有美丽的西湖。

1975年,朱位秋从西北调回了杭州,和妻子孩子团聚。“我喜欢杭州,因为杭州的自然环境非常好,特别是西湖。此外,杭州的人文环境特别好,人的素质特别高。”

他工作的浙江大学开放自由的环境,也让朱位秋可以潜心下来,做自己的感兴趣的理论研究。

“为了做研究,我也在国外呆了很久,但最后还是回到了杭州。”朱位秋说,自己在杭州住了四五十年。人生中最长的一段时间,是在西子湖畔、求是学堂里度过的。

“牛奶泡饭”美味极了

为了做研究,朱位秋在国外也呆了很多年,清贫的生活没有阻挡他对科学的追求。

“那时候,我们一个月的奖学金是300多美元,住宿就要花掉一二百美元。”朱位秋说,虽然那时候300多美元放在国内看起来很多,但是住宿费一交掉,剩下没多少生活费,还要购买学习资料,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为了用最少的钱让自己吃饱,朱位秋发明了一款中西合璧的食物——“牛奶泡饭”。“用水做的泡饭,容易饿,美国的牛奶质量高又便宜,味道好,做出来的牛奶泡饭既便宜,又耐饥。”

朱位秋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究当中。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随机振动学科奠基人头衔的MIT教授克兰德尔这样评价朱位秋:“他是一位能进入新领域并很快对该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第一流的研究者。”

朱位秋撰写了《随机振动》一书,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引用几百次,成为国内随机振动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美国工程院院士、随机结构动力学宗师林幼堃教授称赞这本书:“现今欧、美、日各国无类似专著可以比拟。”

沉下心来才可以做出好的研究

“我在非线性随机的振动和控制这个领域研究了三四十年,但是,真正开始的时候是1981年,那时我已经四十多岁了。”

“一开始,我是因为兴趣,进入到了这个领域。当然,它也有很强的应用背景。但我一直主要在做理论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我们做出了一整套的理论——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

朱位秋做了一辈子研究,他勉励年轻人,要选好一个方向,然后沉下心来研究。

“做理论研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也不赚钱。并且要在某个方向出成果,至少需要十几年的坚持,甚至二三十年。”

他认为,如果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国家科技实力就会不断强大。

“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潜心做研究,做到世界领先,国际领先,那我们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就会得到大大提高。”朱位秋说出了自己的期待。